佛陀問:到底是我們聽到了聲音,還是聲音到我們的耳根來?

阿難問佛:“世尊。為什麼逆流而上,深入一門,就能令六根一時都得清淨呢?”

佛告訴阿難:“你已經證得須陀洹果,滅掉了見惑。但你還不知道,根中積累了無始劫來所形成的虛妄習氣。這種虛習,是要靠修行來斷除的。何況這中間還有生住異滅,千頭萬緒。你先看看眼前這六根,是一還是六?阿難。如果說是一,耳為什麼不能見,眼為什麼不能聞,頭為什麼不能走,腳為什麼不能說呢?如果說是六,那麼,比如今天我給你講了這個微妙的法門,你的六根,誰來領受?”

佛陀問:到底是我們聽到了聲音,還是聲音到我們的耳根來?

阿難說:“我是用耳朵聽到的。”

佛說:“如果是耳朵自己聽的,跟身、口又有什麼關係呢!你為什麼還能用口來請教其中的義理,用身來實踐修證的行為呢?耳不能見,眼不能聞,所以六根不是一,而是六;耳聽到法後,口能問法,身能行法,所以六根不是六而是一。這樣一來,難道說這六根既是一,又是六?所以,阿難,要知道,六根既不是一個,也不是六個。這都是因為無始劫來的顛倒沉淪,在圓湛的自性中,幻化出一和六的分別。你雖然證得須陀洹果,消融了六塵的差別,卻還沒有滅掉形成六根的這一念分別法執。比如虛空,能適應所有容器。但是,由於容器形體各異,而導致容器中虛空的形態也隨之各異。如果除去容器,這時,虛空就同歸一體。其實,虛空哪裡會因為容器,而變得相同或者相異呢!更何況是一和多個這樣的字眼了。

六根的受用,也是這樣。由明暗二種形相,在圓湛的自性中引發了見。見精映出種種色相,並與色結合,而形成眼根。眼根聚合清淨的四大,形成眼睛,形如蒲萄。從此,眼根便被侷限在眼睛中,奔逐於色相。動靜相擊,在妙圓的自性中粘著湛覺,而引發了聽。聽精映現出聲塵,卷聲成為耳根。耳根集合清淨的四大,形成了肉耳。耳朵的形狀如同一片卷著的葉子。從此,耳根便被限制在聲塵中,而流逸於聲音了。通塞相發,在妙圓的自性中粘著湛覺,而引發了嗅。

嗅精映現出香塵,納香成為嗅根。嗅根集結清淨的四大而形成鼻子。鼻子的形狀如同垂下的手抓。從此,嗅根便被限制在嗅塵之中,奔流於香味了。甜淡相參,於妙圓的自性中粘著湛覺,而引發了嘗。嘗映襯出味塵,絞味成味根。味根結合清淨的四大形成舌頭。舌頭的形狀,如同偃月。從此,味根便被限制在味塵中,奔逸於味覺了。離合相摩,在妙圓的自性中粘著湛覺,從而映現出觸,摶觸成根。觸根聚集清淨的四大而成為身體。身體的形狀如同腰鼓顙。從此,觸根便被限制在觸塵之中,終日追逐觸覺了。由生滅這二種相續,在妙圓的自性中引發了知。知映襯出法相,攬法成根。意根再糾集清淨的四大而成為意識。意識就好像在一個幽暗的房間裡看東西似的。從此,浮根四塵,就留戀在意思之中了。

佛陀問:到底是我們聽到了聲音,還是聲音到我們的耳根來?

阿難。這六根用自性本有的覺明,去另尋明瞭。從而失去了覺性,所以,你如今離開明暗,就無所見。離開動靜,就不能聽。離開通塞,就沒法嗅。離開甜淡,就失去嘗。離開離合,觸無所出。離開生滅,知無所寄。你只要不追隨明暗、動靜、離合、甜淡、通塞、生滅這十二種有為相。選擇一根,使它脫離妄塵的粘著,伏歸真元,顯發本有的明覺。本明一旦顯耀,則其餘五根隨即脫落。不用前塵所引起的知見,使一點靈明不隨根而走,而是由根來顯發。這樣,六根就能互相為用。阿難。你不是知道嗎!在場的阿那律陀,無目而視。”

佛陀繼續舉例道:“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那些得到滅盡定的聲聞僧,比如在場的摩訶迦葉,他們很久以來就已經熄滅了意根,也一樣圓明瞭知,並不需要心念。阿難。如果你的六根完全剝脫,自性的智光,瀅瀅照耀。此時,世界的一切浮塵,形形色色的一切變化,猶如熱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阿難。世人看都是透過眼睛來看。比如有人,閉上眼睛,眼前只見一片黑暗,分不清哪個是頭,哪個是足。這時,如果用手沿著身體上下摸索,雖然看不見,卻依然可以分辨出哪個是頭,哪個是足。可見,不論六根中的哪一根,覺知都是相同的。見是要有光明的,黑暗中就什麼也看不見。但知覺卻是本有的,因此即使在黑暗之中,人也不會昏聵。所以根塵消亡之際,知覺怎能不圓滿遍照呢!”

佛陀問:到底是我們聽到了聲音,還是聲音到我們的耳根來?

阿難又問:“世尊!就像佛說的,因地的發心,要在不生滅處發心,這樣才能與果地相應。世尊。果地中的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這七種雖然稱謂有別,但都是清淨圓滿,堅如金剛王般常住不壞的。而見和聽,離開明暗、動靜,就沒有自體。心念離開前塵,就無所有。為什麼要用這畢竟斷滅的六根,作為修行的正因,來求證如來七個常住不壞的果地呢?世尊。離開明暗,見畢竟空。沒有前塵,念則消滅。我前思後想,仔細推求,本來沒有我的心,那麼又是誰立的修行之因,來求證無上正覺的呢?”

佛告訴阿難:“你雖然多聞,但是未盡諸漏。心中只知道顛倒的原因,當顛倒真的現前時,你還無法辨別。為了讓你信服,我就以塵事為例,給你解釋。”

於是,如來讓羅睺羅敲鐘一聲,然後問阿難:“你聽到了嗎?”

阿難和大眾都說:“聽到了。”

等鐘聲消失後,佛又問:“現在你聽到了嗎?”

阿難和大眾都說:“聽不到了。”

這時,羅睺羅又擊一聲。佛又問:“現在聽到了嗎?”

阿難和大眾又說:“聽到了。”

佛問阿難:“你為什麼聽到,又為什麼聽不到呢?”

阿難和在場的大眾一起回答說:“擊鐘的時候,我聽到了。時間長了,聲音消失,就聽不到了。”

這時,如來又讓羅睺擊鐘,問阿難道:“有聲音嗎?”

阿難和大眾都說:“有聲音。”

片刻,聲音消失後,佛又問:“現在還有聲音嗎?”

阿難和大眾回答說:“沒有聲音。”

稍後,羅睺羅又撞鐘。佛又問:“有聲音嗎?”

阿難和大眾都說:“有聲音。”佛問阿難:“怎麼一會兒有聲,一會兒無聲呢?”

阿難和大眾回答佛說:“鐘被敲擊,發出聲音,這時有聲。時間長了,音響雙絕,就無聲了。”

佛對阿難和大眾說:“你們的回答怎麼混亂了呢?”

大眾和阿難馬上問佛:“哪裡混亂了?”

佛陀問:到底是我們聽到了聲音,還是聲音到我們的耳根來?

佛說:“我問你聽,你就說聽。我問你聲,你就說聲。一會是聽,一會是聲,這樣怎麼不是混亂呢!阿難。聲音消失了,你就說聽不到了。如果真的聽不到,聽覺就消失了,人就如同枯木。當鐘聲再響起來的時候,你怎麼還能知道呢?或有或無的是聲音,怎麼能說你的聽覺時有時無呢?如果聽覺真的沒有了,誰能知道它沒有呢?所以,阿難。流入你耳中的聲音,它自己有生有滅。並不是你的聽覺隨著聲音,有生有滅。你到現在還顛倒地把聲音當作聽覺,難怪你會把真常當作斷滅。

總不能說,離開動靜的聲塵和通塞的耳根,就沒有聽聞性了吧!比如熟睡的人,家人在他旁邊搗米。他在夢中,聽到搗米聲,會把它當作是擊鼓或撞鐘。即使在夢中,他也會覺得奇怪,這鐘聲怎麼會是敲木頭的聲音呢?醒來後他才知道,原來是有人在搗米。阿難。這個人在夢中,哪裡會知道靜搖、開閉、通塞呢!雖然他在睡覺,聞性卻不會昏昧。縱使你的身形銷燬,命光遷謝,聞性又怎麼會消亡呢!眾生從無始劫來,追隨色聲,念念流轉,從不明白自性的真常。不隨順真常,只一味地追逐生滅,因此生生世世雜染流轉。如果拋棄生滅,守護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情識為垢,二者遠離,你的法眼即時清明,怎能不成無上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