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七|受持楞嚴咒,能得無生法忍(07)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七|受持楞嚴咒,能得無生法忍(07)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世世不生藥叉(捷疾鬼)、羅剎(食人鬼)等處,以及富單那(熱病鬼)、迦吒富單那(臭惡鬼)、鳩槃茶(甕形鬼)、毗舍遮(啖精氣鬼)等處,並及一切餓鬼之中,或有形、或無形、或有想、或無想等這些惡劣之處。此善男子是讀是誦,是抄寫還是默寫,是佩戴身上還是珍藏家中,若用各種方法恭敬供養此咒,則劫劫不生貧窮下賤種種不可樂處。”

這裡的“第一劫”,應該是指受持楞嚴咒開始的第一劫。從第一劫開始,眾生就開始遠離諸惡道了。

在“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這句中,“有形”,是指投生為休咎、精明的有色類眾生。“無形”是指空、散、銷、沉等無色類的眾生。“有想”是指鬼神精靈等有想類的眾生。“無想”是指土木金石等無想一類的眾生。如果投生在這些惡處,不僅要受很多苦,而且出苦也難,極難聞到佛的正法。

楞嚴經·卷七|受持楞嚴咒,能得無生法忍(07)

【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由是得於恆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燻修,永無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這些眾生縱然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的所有功德,全都給了這個人。由此而得到了在恆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中,常與諸佛同生在一處的利益。無量功德就好比惡叉樹三果聚一蒂一樣,與佛同處燻修,永遠沒有分散。因此能令破戒的人,戒根得到清淨;沒有得戒者,使他得戒;不能精進者,使他精進;沒有智慧者,使他得到智慧;身心不清淨者,速得身心清淨;沒有持齋戒者,自然成就齋戒。”

諸佛是眾生心中的諸佛。在沒有明心見性的眾生心中,諸佛都是神通廣大的有相凡夫。他們祈求佛的神通,能為他們帶來世間的名利福報。

眾生是諸佛心中的眾生。在諸佛的心中,眾生與諸佛無二無別,故而十方如來所有功德,亦是眾生功德。明心見性的眾生,知道“生佛不二”,能明白這句“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而沒有明心見性的眾生,對這句話會有疑惑。其中貪心重者,還會以為誦持楞嚴咒,是討好諸佛的方法,故而“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要這麼想也行,只要願意受持楞嚴咒,久而久之,能令“無智慧者,令得智慧”,這些邪見妄想,自然能得到修正、清淨。

受持楞嚴咒者,“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這裡的“惡叉”,是一種名叫惡叉的樹。這種惡叉樹果,是三個果共一個蒂把,就好比一心三藏。在與佛同處燻修的無所妙力中,眾生逐漸戒根清淨、戒律成就、精進成就、智慧成就。

楞嚴經·卷七|受持楞嚴咒,能得無生法忍(07)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經飲酒,食啖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

“阿難,這個善男子受持此佛頂咒時,設若所犯的禁戒是在未受戒之前,則持咒之後,眾多破戒之罪不問輕重,都一時消滅。縱然曾經飲酒,食啖蔥、蒜、韭、薤、興渠等五辛,有種種不淨行,一切諸佛、菩薩、金剛護法、天仙、鬼神都不以之為過。”

在真性覺光的照耀下,往昔罪業如晨間露水,陽光一照則了無蹤跡。

楞嚴經·卷七|受持楞嚴咒,能得無生法忍(07)

【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

“設若穿著不乾淨的破弊衣服,一行一住,全都同於清淨。縱然不作壇,不入道場,也不行道,只要誦持此咒,還同入壇場行道之功德,沒有任何差異。”

這裡的“不淨破弊衣服”,是比喻染相見的有漏法。假設一個人的境界還在有漏相見之中,在楞嚴咒的加持下,他的一舉一動都同於清淨。

前面阿難曾問:“末法時期如何結界,如何建立清淨道場?”佛陀在解答中提到了“雪山大力白牛”等苛刻條件。讀過的人都明白,在末法時期的地球,以那些有為法來建立清淨道場幾乎是不可能的。而誦持楞嚴神咒,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佛陀在這裡明確說“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

所以平時沒事,多多誦咒,哪怕是散心誦咒,也能得金剛藏王菩薩守護並加持的。

楞嚴經·卷七|受持楞嚴咒,能得無生法忍(07)

【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

“設若造下了五逆的無間重罪,以及諸比丘造四棄罪、比丘尼造八棄罪,誦持此咒以後,這些重業,就猶如猛風吹散聚沙一樣,全部都滅除了,更無毫髮存留。”

“五逆”是指弒父、弒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這五種“罪大惡極,極逆於常理”的大罪。此罪果報是墮無間地獄。

“四棄”是指殺、盜、淫、妄四種根本棄戒,在比丘要守的四種根本棄戒之外,比丘尼還要受持“觸、入、覆、隨”這四種棄戒,故為“八棄”。其中“觸”是指與有染汙的男從以身相接觸。“入”是指與染汙心男人,拉手共行,暗室共坐,相語相倚。“覆”是指掩覆他的罪過。“隨”是指隨大僧共衣食。

五逆、四棄八棄都是佛法中決定要拋棄的重罪,犯下這些罪,很難懺悔。但是,如果能一心持誦楞嚴神咒,即仗咒力,這些所有重罪,猶如狂風吹聚沙一樣,都會消滅無餘,絲毫不留。為什麼會這樣呢?重罪者原本牢固地執著這些重罪念,透過楞嚴咒的加持,智慧開啟,對自己的罪念生出了慚愧之心。一切法從心想生,既然放下了重罪心,自然也就不受重罪的果報了。

楞嚴經·卷七|受持楞嚴咒,能得無生法忍(07)

【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阿難,設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以來,所有的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帶來還沒有及時懺悔的,如果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佩帶奉持,或者安置住處、莊園、住宅、園林、館驛等,這些多劫以來積聚的宿業,猶如熱湯消融積雪,不久之後,便會證得無生法忍。”

受持楞嚴神咒,能夠消除宿業。書寫此咒、讀誦此咒、佩戴身上或掛在家中,都能讓積累的宿業如熱水消滅冰雪一樣的融化掉,逐漸覺悟到一切法無生無滅,而獲得無生法忍。

(當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