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書》:世事無常,萬物皆化

古語有云:世事無常。

大意是說,萬事萬物皆是以“無常”的形式存在。

所謂“無常”,並不是講沒有常態,而是強調變化是萬事萬物的“常態”,世上根本就沒有不變化的事物。

而這種變化,就是“化”。

進一步的說,“化”正是《化書》所探討的主題。

甚至可以說,這本書其實就是圍繞著“化”這一主題來展開,故而一切內容皆以“化”為宗旨。

儘管歷代以來,論“化”的經典並不少,如《道德經》、《莊子》、《易經》等皆提到“化”,但是,僅就“化”這一內容而言,幾乎從未有哪本經典可以像《化書》這樣詮釋得如此深刻、透徹。

何以見得。

《化書》:世事無常,萬物皆化

道家人物圖

我們先看《化書》的目錄——共六卷,分別為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而每一卷中,又細分為道化、蛇雀、老楓、耳目、環舞、鉛丹、天地、稚子等等,皆是透過物之型別來詮釋“化”之主題。

進一步的說,《化書》談“化”,談的是一切皆化——萬事萬物的根本就是“化”,即“化”伴隨著萬事萬物的始終。

甚至可以說,萬事萬物皆是“化”之所來,又“化”之所去,即便是“來去”之間,亦會充滿各種“化”——“化”概含於天、地、人等一切之間。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談“化”呢?

我個人的觀點,作者之所以談“化”,大致有以下三個原因,即:

一、“變化”是萬事萬物共同的常態

如上所說,世事無常。

大意是說,世上之事,皆處於無常變化之中,從未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