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殘暴的歷史鏡頭
01
明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初二,正值新春佳節。
但位於北京東面的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縣)城內卻沒有一絲喜慶的氣氛。
因為,城外正聚集著數萬後金八旗鐵騎。
當時以永平城的守衛力量,破城只是旦夕之間的事。
而一旦城破,以後金以往“抗拒者死”的習慣,永平城將難免慘遭屠城。
就在等皇太極一聲令下,就開始攻城的時候,後金探馬飛報皇太極,說有一小股明軍正向永平城行軍,大約數百人。
這點兒明軍,皇太極根本不會理會。
但當探馬說出領軍的明軍將領的名字時,皇太極馬上下令,暫停進攻永平,轉而調集精銳騎兵數千人,前去圍殲這股明軍。
要求:務必將領軍的明將斬殺。
02
是什麼人能讓皇太極如此看重?
為什麼皇太極放著永平府不攻,非要先消滅他呢?
這個人,就是劉興祚。
03
關於劉興祚的爭議實在是太多了。
第一個爭議:哪裡人?
兩種說法:
1、劉興祚原名劉海,其父是朝鮮人,後來趕上“壬辰倭亂”跑路到了中國,從此成了中國人。
2、劉興祚是土生土長的遼東漢人,老家在開原。
這個爭議其實不重要,因為劉興祚毫無疑問是把自己當做漢人的。
第二個爭議:他為啥投奔努爾哈赤?
1、劉興祚當初因為小事兒得罪了開原的官員,被暴打了一頓,從此含恨逃出遼東邊牆,投奔了當時還是建州左衛指揮使的努爾哈赤。
2、劉興祚早年間在開原馬市被來做生意的女真人給擄走的,後來流落到了建州,成了努爾哈赤的手下。
這個爭議,其實也不是問題。
因為當時的努爾哈赤名義上依然是大明建州左衛指揮使、龍虎將軍,屬於大明官員。
漢人逃到建州,也只是從大明的一塊疆土逃到了另一塊疆土,這能叫“叛徒”嗎?
努爾哈赤
04
劉興祚是在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來到建州的。
應該說,劉興祚來的很是時候。
因為此時的建州,正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如日東昇、生機勃勃。
努爾哈赤深知漢人掌握著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因此對前來投奔的漢人都十分優待。
劉興祚因為自幼習武,又讀過書,在建州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難得人才,很快受到努爾哈赤的器重,成了當時建州為數極少的漢族侍衛之一。
因為被分配在大貝勒代善的旗下,透過代善牽線搭橋,劉興祚又娶了代善的兒子薩哈廉的乳母的女兒(網上很多人說劉興祚是努爾哈赤的女婿,這是不對的),努爾哈赤還親自給他起了個名字,名叫“劉愛塔”。
這裡就出現了第三個爭議。
1、《邊事小紀》裡說,“愛塔”是努爾哈赤照著漢話“愛他”的諧音取的。
2、說“愛塔”是滿語“eiter”的音譯,“eiter”表示“總的”、“總共的”,劉愛塔的意思就是 “劉總”。
05
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汗國,開始跟明朝分庭抗禮。
兩年後,努爾哈赤舉兵反明,明金戰爭爆發。
劉愛塔屢立戰功,一路升遷,當上了後金的副將。
後金副將相當於甲喇額真了,屬於高階將領了。
一個漢人能混到這個地步,可見劉總的能力。
1621年攻克遼瀋之後,努爾哈赤把遼東最富庶、人口最多的遼南四衛(金州、復州、蓋州、海州)都交給了劉總管理。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劉愛塔漸漸同努爾哈赤疏離了起來。
為啥呢?
1621年底,努爾哈赤曾斥責劉愛塔。
說他掌管的遼南四衛對關於“女真人和漢人同住”的要求貫徹不力;而且該上交的糧草賦稅也是一拖再拖。
1622年三月,又有人向努爾哈赤告狀,說遼南四衛的牛遲遲沒有交派,兩次給劉愛塔去信催促,但老劉既不交牛,也沒有任何答覆。
這些跡象表明,劉愛塔明顯有了“躺平”的傾向,幹事兒不像以前那麼積極了。
不過,努爾哈赤對他十分器重喜愛,沒有加以責罰。
直到1623年,四月。
後金復州守將王丙向努爾哈赤舉報,說劉愛塔勾結明朝,企圖在復州發動叛亂。
這還了得?
努爾哈赤馬上派兵到復州,先把正準備出逃的復州民眾屠殺了一番,接著把劉愛塔和他的族人一起綁送遼陽審問。
劉愛塔一口咬定王丙是看上了自己的位子,所以血口噴人,自己絕無叛心。
王丙手裡又沒有實錘證據,實在審不出什麼東西。
只好給劉愛塔定了個“瀆職失察”的罪名,從副將降為了參將。
王丙呢?按“誣陷”的罪名給砍了。
但從此之後,劉愛塔失去了努爾哈赤的信任,從後金的政治舞臺上消失了。
06
劉愛塔到底有沒有私通明朝?
確實有。
根據明朝登萊巡撫袁可立的奏報,劉愛塔的確在這之前已經派人前往袁可立處下書,說自己“欲反正內應,以報中國”。
那麼,劉愛塔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投明呢?
這裡就引出了第四個爭議。
1、根據《清太宗實錄》和《東華錄》的記載,劉愛塔是因“多索民間財物,為李繼孝所訐,解任,自是有叛志,與明奸細往來交通”。
2、《邊事小紀》則記載,“遼陽陷,興祚日抱慷慨,冀得一當以報國,奴欲用火器,興祚設計沮之;奴欲鋤遼人,興祚多方保全之”。
這個就不細說了,因為憑藉現有史料,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07
復州事件之後,劉愛塔沉寂了數年。
直到努爾哈赤掛了,皇太極繼位,他才又開始重返政壇。
新領導皇太極對老劉是相當不錯的。
儘管老劉有過“通敵”的嫌疑,甚至他和明朝的秘密書信來往都被後金方面截獲過,但皇太極依然沒有對老劉進行懲處,對他始終抱著寬容優待的態度。
甚至為了老劉斥責自己的兄長——大貝勒代善,說代善作為老劉的旗主,“虐害愛塔,奪其乘馬,取其財物”,將來要是老劉跑了,都是你造成的。
1627年,後金大舉進攻朝鮮,劉愛塔奉命成為後金與朝鮮談判的使臣。
據朝鮮方面記載,劉愛塔在談判過程中給朝鮮方面秘密提供了許多幫助,頗有親善之意,甚至不惜給朝鮮傳遞後金方面的情報。
這表明,老劉的叛金之心似乎並未消失。
於是在1628年秋天,老劉一手策劃了一場瞞天過海的叛逃行動。
第一步——製造輿論
說自己被人誣陷,雖然大汗一再寬宥,但三人成虎,難保哪天大汗就聽信了讒言,自己唯有自殺才能免禍。
第二步——詐死
老劉把一個和自己身材差不多的盲人騙到家裡,灌醉,然後勒死。
再把自己的扳指戴到死者身上,最後一把火,把屍體燒得面目全非。
然後讓弟弟劉興治跑去皇太極身邊,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哭訴說他哥已經自殺身亡。
皇太極跑去一看到扳指,以為老劉真的掛了,悲痛不已,下令讓劉興治給他哥好好把後事辦了。
第三步——逃脫
趁皇太極認定老劉已死,放鬆了警惕,老劉喬裝改扮,偷偷渡海跑路到了皮島。
十月間,劉興治藉著給哥哥辦喪事的名義,跑到後金國境線附近,趁人不注意也潤到了明朝境內。
自此以後,皇太極就發了毒誓,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老劉碎屍萬段!
08
皇太極氣瘋,老劉的日子也不好過。
雖然成功逃到明朝這邊,可朝廷並不相信他。
不但沒有任何封賞,而且不斷派人對老劉進行審查。
一查就查了半年時間,最後認定老劉“歸順是真”。
崇禎
但崇禎的態度是“量加虛銜,以固其志”,只給了個遊擊的虛銜,不給任何兵權。
老劉在後金早就是副將了,如今冒死跑回來,才給個遊擊,你說,這口氣能順麼?
更讓老劉不爽的是,皮島的主帥毛文龍,這時候已經蛻化成了一個割據一方的軍閥,打後金消極得很,殺良冒功、海上走私、冒領軍餉卻是一把好手。
甚至他還把老劉逃歸明朝說成是自己的隊伍攻打後金時遇到老劉,老劉遂陣前起義,歸順了明朝。
功勞搶到自己手裡。
09
朝廷不待見老劉,毛文龍也讓老劉失望。
但幸好老劉還有個好領導——薊遼督師袁崇煥,理解他、支援他。
1629年六月,袁崇煥在皮島斬了毛文龍,把皮島的兵分成兩部分,讓老劉統領一部分,頗有要把東江鎮整個交給他的意思。
老劉再對朝廷不爽,但有了袁督師這麼一個知己,也決心竭盡全力,為大明奮戰到底。
沒過幾個月,皇太極率領大軍繞道蒙古,從薊州方向侵入長城。
這時候,老劉正好在錦州和袁崇煥商議軍務。
一看情況緊急,馬上要求和袁崇煥一起入關勤王。
袁崇煥說:老劉啊,你現在手裡沒有一兵一卒,去了也是白去,不如留在山海關聽訊息,將來皮島那一片兒還得靠你帶。
就這樣,老劉留在了山海關。
後面發生的事,大家都很熟了——
袁崇煥率軍入關勤王,在北京城外的廣渠門和皇太極打了一仗,把皇太極給打退了。
十二月初一日,崇禎卻突然下旨將袁崇煥捉拿下獄。
訊息傳出,勤王遼軍群情激奮,在祖大壽率領下一路東歸。
這就讓新上任的督師孫承宗麻了爪子——手裡沒兵沒將,怎麼跟皇太極鬥!
老孫一看,老劉還在山海關,趕緊把老劉叫過來,臨時湊了八百人交給他指揮,讓他去援救被圍的永平府城。
10
老劉此時的心情,我們無從得知,但大概能推測出,他此時一定是又悲憤又絕望——
唯一理解支援他的袁督師蒙冤下獄;
朝廷又不相信他,不給他兵權,現在臨時給幾百人讓他去援救永平,這不是給皇太極送人頭麼?
然而既然已經選擇了大明,還能怎麼辦?回後金是不可能的,這輩子不可能回後金的。
抗命不遵?那費盡周折回到明朝的意義又何在?
糾結到最後,老劉還是決定接受命令,帶領八百人前去援救永平。
十二月二十九日,老劉和其他幾路明軍在青山營遭遇了為後金助戰的喀喇沁蒙古兵,一陣猛衝猛打,當場殺敵五百餘人,獲得小勝。
正是這一戰,讓後金大軍發現了老劉的蹤跡。
於是就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老劉最後的結局是相當慘烈的!據《邊事小紀》記載:
老劉在兩灰口遭到了阿巴泰和濟爾哈朗所率的數千八旗鐵騎的圍攻,老劉“不及甲,箭衣力戰,自卯至申,殺賊無算,無何,中流矢死”。
後金軍將他的屍體運回大營,一向禮遇敵方陣亡將領屍體的皇太極這次一反常態,“於廣眾之前,剖胸裂腸,快洩其憤”。
老劉用生命報效了明朝,明朝什麼反應呢?
明廷遲遲不給撫卹和表彰,甚至認為他又在“詐死”,實際上是逃回後金去了。
而這樣讓人寒心的戲碼,在日後還將在崇禎朝一次次上演……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滿文老檔》、《清太宗實錄》、《邊事小紀》、《東華錄》、《劉興祚論》、《劉興祚事蹟補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