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西晉,除了血腥、悖亂與殘暴,給後世留下美好印象的物事不多,唯有“竹林七賢”如空谷蛩響,或如雲中鶴唳,讓歷代仰慕。

七人中,或灑脫、或寬厚、或放達、或坦蕩、或平和,各有其長。但個人認為,最小的一個也是最水的一個,王戎實在太名不屬實了,他愧對這個榮譽稱號,不僅夠不著“賢”字,終身未能免俗,性格貪鄙,熱衷名利,尸位素餐,那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就能在“竹林七賢”的隊伍裡混一杯酒喝呢?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據說王戎小時候非常聰慧。大家都知道的典故來自《世說新語雅量》篇:王戎跟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發現了路邊一棵長滿果子的李樹,其他人搶著去摘,王戎不動,別人好奇,他說:“樹在道旁而多果實,必定是苦的。”驗證之後,果然如此。

因為這個典故,在介紹七賢的時候,對於王戎的評價是“穎悟”,但事實上這事還有內涵。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據南朝梁學者劉峻注引《高士傳》記載,此事源自佛經故事。《本生經願望品》第五十四個故事《果子本生因緣》:

“菩薩前生是商隊主,一樹果實長

很誘人,但他禁止商隊成員去吃,指出這是一棵毒樹,因為‘此樹不難攀登,離村亦不遠。樹上有佳果,圓熟累累無人摘。’由此我知,這定非好果樹。”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認為路邊樹上李子必苦的王戎,一種可能是讀過這個故事,現學現賣,他人以為神。二是純屬後人的附會,把一個傳說嫁接到了他身上。

如果這個他可以拿來標榜的事件是空穴來風,那王戎就更乏善可陳了。

不過,他跟李樹倒還有一個故事,恰恰證實其貪鄙:“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鑽其核而後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他家院裡長著棵大李樹,李子又大又甜。王戎賣李子的時候怕別人得到種子,就把果核都挨個鑽破。

什麼玩意兒!難怪要被別人譏諷。《世說新語》有關“儉嗇”的內容共九條,王戎大人就佔了四條。《晉書》也稱他“性好利”,家裡園田水碓無數,還聚斂無已,於是成為京城首富。王戎跟他的老婆“卿卿我我”,手執象牙籌子精打細算,日夜不輟。

這麼一個有錢的主,一點李子還要賣錢,這是富瘋了嗎?如果他從小很窮過慣了苦日子也能理解,但實際上他是高門大戶的世家子弟,從來不差錢。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王戎出身著名的琅琊王氏,父親王渾(不是滅吳的那個王渾,那個徵東大將軍是太原王氏,官至司徒)是曹魏涼州刺史,王戎是獨生子,世襲父親的爵位,成為貞陵亭侯,後來被司馬昭闢為掾屬,歷仕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

他官運亨通。魏滅吳,當時是豫州刺史加建威將軍的他也適逢其會,率領一路人馬湊個熱鬧。他派參軍羅尚、劉喬為前鋒,配合王濬進攻武昌得手,隨後率軍抵達長江邊上,吳國一堆軟骨頭率眾投降。其時,王濬的大軍已經攻入吳都建業。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他就是運氣好,伐吳之戰後,進爵為安豐縣侯,因此後人也稱他為“王安豐”。

“竹林七賢”中代表人物是嵇康和阮籍,他們一向蔑視權貴和禮法,但王戎本身就是權貴,年紀最小官當得最大,最後官至司徒,成為三公之一,位極人臣。

追根溯源,他能夠混進七賢,受益於阮籍的青睞和推舉。

阮籍比他大二十歲,兩人已經差輩了,算得上忘年交,真名士自風流,阮籍才不在乎這個。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起初阮籍與王戎的父親王渾都當的是尚書郎,同事加好友,所以阮籍經常到王家串門。

王戎十五歲的那年,兩人聊過一次,小夥子的口才與見識讓阮籍青眼有加。後來再來串門,到王渾那邊不過是走個過場,和王戎的交談到成了重點。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阮籍像

王戎由此被阮籍帶進了朋友圈。一個少年才俊,大家起初都還是認可他的,僅從外表看,此人雖然個子矮點,但“神采秀徹”,兩眼炯炯有神,更有一項特殊的本事“視日不眩”,就是可以直視太陽,不眩暈。《藝文類聚》中載:“王戎眸子洞徹,視日而眼明不虧。”當然這並不怎麼值得炫耀,北宋大奸蔡京也有這等本事。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王戎與竹林六賢相處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公元262年,嵇康被殺,次年阮籍病死,竹林七賢基本上也就散夥了。

但在此有限的相處期間,一直在追求功名利祿的王戎也曾被阮籍罵為“俗物”。

《晉書》記載,有一次大夥聚會,王戎又姍姍來遲。阮籍就半開玩笑地說:“俗物已復來敗人意。”——這個俗貨又來敗壞咱們的興致了!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當然王戎嘴上並不遜色,馬上就找到臺階:“卿輩意亦復易敗耳!”——呵!你們的興致也太容易敗壞了吧?

個人認為,阮籍對王戎的定位還是很準確的,也還是客氣的,再看其他人對他的評價簡直不堪入耳。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當時有位博士王繇就說他:“譎詐多端”。王戎和他的一個堂弟王衍都跟徵南大將軍羊祜矛盾很深,羊祜乃是一位貞德之士,很討厭他們誇誇其談。尤其是步闡之役後,王戎因為違背軍令,差點被羊祜以軍法從事砍了腦袋。後來這王家兄弟就懷恨在心,經常在朝中詆譭羊祜。當時也有熱詞:“二王當國,羊公無德。”意思只要二王在朝,羊公就不會有什麼好名聲。事實是清者自清,羊公的盛名並沒有被他們毀掉。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房玄齡在《晉書》中說他:“取容於世,旁委貨財”,他貪財的糗事還有不少。王戎的女兒嫁給了裴頠,小兩口向孃家借了數萬錢,很久沒有歸還。女兒每次回來,王戎都吊著個臉子,直到他們把錢還清。更奇葩是,王戎的侄子大婚,他送了一件單衣當賀禮,但完婚後他竟然又去要了回來!這得是多厚的臉皮才能幹出來的事,所以時人諷刺他得了“膏肓之疾”。

這是他的人品如此,官品自然也好不到那裡。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他曾經以權謀私,在出任荊州刺史時,派遣下屬私建院宅被論罪,晉武帝大度放了他一馬。

身處亂世,他處於權力中樞,正可以不計個人安危得失而奮力濟世匡時,他卻明哲保身,“但與時浮沈”,隨波逐流,毫無氣節。《晉書》記載他:“以王政將圮,苟媚取寵,愍懷太子之廢,竟無一言匡諫。”他屍居高位,沒提拔過一個寒門賢才,也沒有摒退過一個不稱職的官員。為了保住官職卑躬屈膝,太子司馬遹被皇后賈南風等人陰謀廢掉,他不敢說一個字。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王戎的胖兒子王綏十九歲就死了,他悲痛欲絕。王綏本是要娶裴遁的女兒,王戎蠻橫霸道,不許他人再求娶裴家女兒,所以裴小姐到老,都沒人敢娶。

行文至此,對於無品無德的王戎能否當得起這個“賢”字,大家心裡都應該有數了。

王戎六十九歲那年,齊王司馬冏把持朝政,烏煙瘴氣,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起兵來攻,司馬冏問計於王戎,身為尚書令的他建議屈膝投降,當時司馬冏的手下有人提議斬他。看情況危急,王戎佯裝五石散藥力發作,故意掉進了茅坑裡,滾了一身的大糞才逃過一劫。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王戎的這個自汙其身的動作讓人懷疑他是不是一直在這麼幹,東晉人戴逵就認為他是為了避禍而韜光養晦。

再回頭看王戎的行跡,他早年是以至孝顯名於世的。父親死後,他哀毀骨立,扶著柺杖才能站起來,被人稱為死孝,晉標榜以孝治天下,這是他的立身之本。更值得一提的是,父親的故吏贈錢百萬助喪,王戎統統辭而不受,由此更被人稱道。

一個詭詐貪鄙的官油子,王戎怎麼混進了“竹林七賢”?

那麼值得思考的問題就來了,王戎年輕時並不貪財,老了竟貪得不顧臉皮,不擇手段,難道他確實是在墮落以自保?

就算想自保,那在家悄悄寫點高水平的文章總是不犯忌吧?這個可沒必要藏拙,但他竟也沒有。

參考文獻:《晉書》《資治通鑑》《藝文類聚》《世說新語》《兩晉南北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