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第十七篇第16章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肆:極陳也,形聲字,從長,聿( yù)聲。聿是筆的初文,長聿結合意為長或者常,如《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

肆後來延伸指擺設、陳列等意,如《詩·小雅·楚茨》:“或剝或享,或肆或將。”

肆也指商店,如《周禮》:“正其肆,陳其貨賄。”

肆也指手工作坊,如《論語》:“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肆也指使出全部的力量。如“肆虐”、“肆口大罵”等。

肆也指恣意妄行,毫無顧忌,放縱。如“肆無忌憚”、“放肆”,又如《莊子·天下》:“深閎而肆。”

肆也用作“四”的大寫,用於支票等上,以避免錯誤或更改。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矜:原義指矛柄,後延伸指端莊、莊重等意,如矜持,又如《論語》:“君子矜而不爭。”

矜也指驕傲自負、自大自誇,如矜負、矜大,又如《聊齋志異》:“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

廉:仄(zè)也,從廣(yǎn)兼聲,廣指房屋,秉持一禾,兼持二禾,這裡的兼指兩禾並立之地,廣兼結合,指堂屋的間隔區位、側邊。如《儀禮·鄉飲禮》:“設席於堂廉東上”。

古代等級森嚴,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戶五尺,士三尺。廉則只容二禾之地,故延伸指“不貪汙”。如:廉潔、廉正、廉明。如《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

廉也指正直,如《莊子》:“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

廉也引申指“便(pián)宜,價錢低”。如:物美價廉。

廉也引申指“察考,訪查”。如:“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

廉又用作姓,出自黃帝玄孫大廉。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忿:形聲字,從心,從分,分亦聲。“心”指心緒。“分”意為“一分為二”、“由一而多”。“心”與“分”聯合起來表示“心緒散亂”、“心情由一定變成不確定”。

忿的本義為:心緒散亂。心中亂麻一團。情緒糟糕。

本字的造字技巧與“紛”完全相同。“紛”指“繩子的端頭散開、散亂”。“忿”是指心緒像一根繩子的端頭散開那樣亂成一團,無法理順。

忿的狀態持續到一定時候就上升為怒。換言之,忿是怒的初級狀態,怒是忿的極端狀態。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戾:曲也,會意字。從犬,從戶。犬從關著的門中擠出,必曲其身,本義:彎曲。如《呂氏春秋》:“飲必小咽,端直無戾。”

戾也指達、到,如《詩·小雅·四月》:“翰飛戾天。”

戾也指違背、違反,如唐·韓愈《論語筆解》:“如子之說,文雖相反,義不相戾。”

戾也指乖張、違逆,如《荀子·榮辱》:“果敢而很,猛貪而戾。”

戾也指暴戾,如《韓非子·五蠹》:“誅嚴不為戾。”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全文理解為:

孔子說,“古代的老百姓有三種毛病,現在或許連這些毛病也沒有了。古代狂放的人肆意敢言,現在狂放的人則放蕩不羈;古代矜大的人正直威嚴,現在矜大的人則乖戾悖理;古代愚笨的人還很簡單憨直,現在愚笨的人則只是奸詐虛偽罷了。”

《四書章句集註》曰:狂者,志願太高。肆,謂不拘小節。蕩則逾大閒矣。矜者,持守太嚴。廉,謂稜角穭厲。忿戾則至於爭矣。愚者,闇昧不明。直,謂徑行自遂。詐則挾私妄作矣。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其中的矜解讀為持守太嚴,也就是太矜持了,似乎不恰當,應該是矜大、自大的意思,本文都在提古今之人自身缺點上的區別,而矜持並不是缺點,所以不該這樣解讀。

古代也有狂妄、自大、愚昧無知的人,但是跟今天的這種人相比,古代的人卻顯得有點可愛。

北宋文學家範祖禹曰:“末世滋偽。豈惟賢者不如古哉?民性之蔽,亦與古人異矣。”

孔子對上古淳厚人心的讚頌,也是對於當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社會狀況發出的感嘆。

《禮記》記載孔子曾經感嘆:“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毫不掩飾地表現出對三代聖王的敬仰。

孔子感嘆不但現在的領導人不如古代,連老百姓也不如古代,古人有的優點今人不能保持,但是缺點與古人相比,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厚古薄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究其原因是社會道德建設沒跟上,飽食終日卻不知加強道德修養的結果是可怕的,必然引發道德墮落和人性退化。很值得我們深思。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古代狂人錄

魯迅曾寫了一篇近代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透過主人公“狂人”的視角來觀察舊中國的社會環境。

在“狂人”的眼裡,周圍皆是“吃人”之人,且“吃人”這個行為已經不是隻存在於少數人身上了,他是舊中國大家共有的群體特徵。每個人都是“吃人的人”,每個人也都面臨“被人吃”的風險。

能有“狂人”的出現,就說明清醒的人會越來越多。魯迅先生最害怕的就是“狂人”又陷入了沉睡,或者是被群體裹挾著成為“吃人”的人中的一員。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上古時期有個狂人叫夸父,是共工的曾孫,《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博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意為:夸父右手拿著青蛇,左手拿著黃蛇。夸父和太陽賽跑,最終在路上渴死了。

夸父追日的行為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雖然不切實際,卻也顯示出原始社會人們心靈和思維的簡單。

夸父是以木棒測日影,書中已經指明他是‘欲追日影’。夸父應該是一位古代的科學家。”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了一個精衛填海的復仇故事: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精衛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淹死在東海里沒有返回,就變成了精衛鳥,為了復仇,她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想把東海填平,漳水就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黃河。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當權者司馬昭想和他聯姻,這是很多人都羨慕不來的好事。偏偏阮籍不願意,拒絕的方法也很強大,醉酒六十天,天天都是不省人事,完全沒辦法正常交流,最終司馬昭也只有作罷。

阮籍隔壁有個酒家,賣酒的是一個美貌少婦,由於經常去喝酒,喝完酒醉了還躺在人家裡。

有意思的是,阮籍不覺得有違禮法,少婦的丈夫看見了也不懷疑。可見,阮籍聲名在外,雖然風流,卻還是一個君子。

阮籍還擅長青白眼,遇到喜歡的人就青睞有加,正視結交;遇不到不喜歡的人就翻白眼,斜視鄙視。往往就有一些自視甚高的名流,到了阮籍這裡,吃盡白眼,引為笑談。

論語史鑑:古今狂人錄

阮籍有時候會獨自出遊,隨心所欲,走到哪裡算哪裡,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方,阮籍會放聲大哭,誰也不知道他心底到底壓抑了什麼

有一次到了竹林深處,阮籍回顧楚漢相爭,想起漢末英雄豪傑,似乎又想起如今魏晉之勢,不由嘆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竹林七賢的領袖嵇康風流倜儻,才貌雙全,卻拒絕做官,隱居山林“打鐵”為生,權臣鍾會造訪,都被冷落,終於埋下了禍根。

東市伏刑時,三千太學生請以為師,場面何等壯觀?嵇康顧視日影,覺得離砍頭時間還久,不妨來首《廣陵散》。

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是個典型的酒鬼、酒狂,他常乘鹿車,使人荷鍤而隨,謂曰:“死便埋我”。

劉伶經常在家一絲不掛,有人來訪,覺得詫異,他說:“我以天地為房屋,居室當衣褲,諸君為何鑽進我的褲襠?”狂態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