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衍做過秦國大良造,為什麼後來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第一眼看到“大良造”這個官名,是不是覺得很有點日本味?這就對了,第一批到日本的中國人徐福本來就是秦始皇的全權大使嘛,應該說日本的官銜有大秦味。

不過大良造可不是管織造的,它是秦國最大的軍事長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性質。

你也許不知道,在秦國當大官的公孫衍是魏國人。對此,你一定會迷惑不解,魏國人在秦國當大官,是不是有點太“魏奸”了?

其實在戰國時代,沒有什麼狹隘的祖國觀念,哪裡能重用我,哪裡能實現我的抱負,展示我的才華,我就為誰效力。

公孫衍做過秦國大良造,為什麼後來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一,公孫衍在秦國如魚得水,向自己的祖國開火。

公孫衍在秦國得到重用,士為知己者死,公孫衍也不遺餘力為秦王效力。

那時候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日漸強盛,公孫衍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後,總想找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秦王對來自魏國的公孫衍並不放心,就讓他指揮攻打魏國以考驗他的忠心。

公孫衍也不是傻子,當然明白秦王的用意。公孫衍就拿出了渾身本領,在公元前333年打敗魏國。奪取了秦王夢想得到的魏國土地河西。

所以說公孫衍也不是一輩子都在反秦,在秦國擔任大良造,人家也是肝腦塗地為秦國服務的,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之所以改換門庭那是事出有因。

在秦國擔任大良造之時,真的可以說是沒有一點私心,即使是秦國跟魏國作戰,公孫衍也是態度堅定,氣質鮮明,指揮秦軍把魏國打得磕頭求饒。

按照公孫衍的表現,又有才華、又忠心耿耿,在秦國一定是要雨得雨、要風得風,平步青雲的。可為什麼說他後來反秦了呢?

公孫衍做過秦國大良造,為什麼後來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二、公孫衍心慈手軟,對祖國網開一面。

公孫衍指揮秦軍大勝魏國,魏國人驚恐萬狀,生怕秦國乘勝追擊滅了魏國。魏國國君得知公孫衍在秦國深受重用,就託公孫衍的同窗去遊說公孫衍,讓其利用自己的影響對魏國手下留情。

公孫衍好歹也是魏國人,魏國的土地養育了自己,親不親故鄉人,一向心狠手辣的公孫衍被老同學的一番話打動了。公孫衍心想先打誰都一樣,就給魏國使者一個面子,反正遲早要滅掉魏國的,就做了個順水人情。

三、 道不同不相為謀,公孫衍跳槽。

公孫衍看著老同學面子決心勸告秦王放魏國一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

誰知道秦王狡詐的很,在公孫衍身邊安插有耳目,公孫衍為魏國求情的事被秦王發現,秦王不再信任公孫衍,而公孫衍得知秦王暗中監視自己,也非常傷心。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公孫衍就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魏王見公孫衍為了自己丟了官職,而公孫衍又那麼有才華,自然是喜出望外,馬上重用他。

公孫衍做過秦國大良造,為什麼後來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四、以秦為敵,聯盟抗秦。

公孫衍回到祖國後,朝野一片歡呼,魏王自然也高興得合不攏嘴,封公孫衍為將軍。公孫衍出走秦國,秦王又重用了公孫衍的對頭、主張連橫的政治家張儀。公孫衍心裡憋著一口氣,決心一定要給秦國點顏色看看,順便也殺一殺張儀的威風。

於是公孫衍冥思苦想,想到了一個妙招,秦國不是強大嗎?我一個魏國打不過你,但我聯合那些曾經被秦國欺負過的國家,或者那些害怕秦國吃掉自己的國家,大家聯合起來握緊拳頭跟秦國幹;就不信打不過你。

公孫衍說幹就幹,到處訪問,先去齊國、再去楚國,對他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曉以利害,讓他們未雨綢繆組成聯盟,一起對付秦國。按說當時的楚國和齊國都是戰國七雄,國力還可以,如果三家聯盟對抗衡秦國,秦國還真夠嗆。

可是誰曾想秦國那邊早就得知了訊息,立刻派張儀前去兩國遊說。張儀天生就是個遊說家,就是耍嘴皮子出身,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把齊國和楚國人說轉軸了,公孫衍的結盟計劃破產了。

公孫衍做過秦國大良造,為什麼後來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齊國和楚國不但不跟魏國結盟對付秦國,反而跟秦國結盟調轉槍口對準了魏。

五、五國聯盟、功敗垂成。

形勢萬分危急,公孫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遂發起“五國相王”,也就是拉攏那些更小的諸侯趙國、韓國、燕國和中山國合起手來抗衡秦國。眼看這件事就要搞成了,但張儀慫恿秦國、齊國和楚國再次出來攪局,五國聯盟又被攪黃了。

六、五國伐秦、無功而返。

公孫衍出師不利,魏王對公孫衍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這時候張儀受秦王派遣打入魏國,魏國重用張儀,冷落了公孫衍。

後來,張儀吃裡扒外被魏王察覺,魏國驅逐張儀重新啟用公孫衍,公孫衍被任命為宰相。

公孫衍屢敗屢戰,又一次組成五國聯盟攻打秦國,這五個國家是韓、趙、魏、燕、楚。

公孫衍做過秦國大良造,為什麼後來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但這次聯盟也不牢靠,大家並沒有同仇敵愾,都在想著怎樣儲存自己的實力;因此來勢洶洶的五國聯盟其實是各懷鬼胎,不堪一擊,到了函谷關就潰散了。

五國伐秦又搞砸了,魏國對公孫衍徹底失望。公孫衍就到韓國做了丞相,怎奈秦國已經成了氣候,公孫衍獨木難支,自己的主張得不到響應,不得不再次品嚐失敗苦果。

公孫衍生不逢時,半生伐秦,屢戰屢敗;不過公孫衍矢志不渝、精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