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感動千萬人的先秦詩歌,前兩句廣為流傳,後兩句無人知曉

《戰國策》一書中記載了“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塑造了一個俠義英雄的形象。其中“易水送別”一段尤其精彩,寫荊軻出發前,燕太子丹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這個故事被編入了高中語文教材,因而廣為流傳。荊軻所吟唱的詩句也廣為人知。這兩句詩出自《渡易水歌》,又被稱為《荊軻歌》。

渡易水歌

佚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一首感動千萬人的先秦詩歌,前兩句廣為流傳,後兩句無人知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大意是:蕭蕭寒風把易水岸邊吹得很冷,壯士荊軻這一去就再也不回來了。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

《戰國策》中記載,臨別之際,高漸離擊築,荊軻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唱得太悲壯了,以至於聽者嗔目,發盡上指。一段唱畢,只聽見荊軻仰頭長嘆一聲,天空中居然出現一道七彩虹。高漸離趁勢變了一個調,樂音顯得更為激昂,荊軻繼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後被徹底地感動了,跪在地上向荊軻敬了一杯酒。

一首感動千萬人的先秦詩歌,前兩句廣為流傳,後兩句無人知曉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是一個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還的壯士的慷慨悲歌。這首詩語言十分平易、簡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曲絕唱。首句即景寫風吹水寒,渲染蒼涼悲壯的氣氛。次句抒寫決死的情懷,明知有去無還,卻毅然前往,決不回顧。“風蕭蕭”有聲,從聽覺上渲染離別之際的慘烈;“易水寒”徹骨,從感覺上描狀環境的悲涼;一上一下,極盡天地愁慘之狀,更加烘托出荊軻“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國難的凜然正氣。這兩句雖寥寥十五字,卻“悽婉激烈,風骨情景,種種具備”。第三句強調了此行的風險,刺殺秦王就像到虎穴龍宮一樣危險重重,即使如此,依然不能動搖荊軻前行的決心,反而更激起了荊軻的英雄氣概。末句就是他英雄氣概的具體體現,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

一首感動千萬人的先秦詩歌,前兩句廣為流傳,後兩句無人知曉

易水送別

荊軻以此詩得名,這首詩尤其是前兩句隨著荊軻一起永垂千古。它已經超越了時空的界限,我們今天讀到它時,不僅僅能感受到荊軻作為個體的英勇氣概,更能夠想到歷史上那些為正義、為革命英勇赴死、義無反顧的仁人志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獻身精神。這正是藝術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而訴之於那永久的情操。 對於這首詩的記載,所存資料有限。多數人只能透過《戰國策》瞭解前兩句,對於後兩句,存在很多爭議。有人認為後兩句是後人加上去的,這有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