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詩歌的感發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洋洋數千言的娓娓道來,也有短短十幾個字的慷慨悲歌。它們或激情豪放,或孤獨淒冷,或閒適恬靜,或婉約纏綿。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在那些慷慨悲壯的詩歌裡面,有宋玉的“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有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也有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但是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荊軻刺秦王裡的《易水歌》,和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它們有攝人心魄的力量。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這兩篇作品。

《易水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易水歌》又叫做《荊軻歌》和《渡易水歌》。全詩四句,前兩句寫荊軻在易水河告別燕太子丹時的蒼涼氣氛,表達了荊軻刺秦王的俠義豪情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後兩句相傳為後人補作,指的是刺殺秦王這件事的極其艱難,就好比是探龍潭虎穴一樣危險。但是荊軻無所畏懼,他仰天吶喊,長嘯一聲,那吐出來的大氣能夠在空中連貫成長虹。

荊軻的故事《戰國策》等史書上都有記載,他隻身一人去刺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岸邊為他設酒餞行。荊軻明明知道自己是有去無回,但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告別的場面是多麼慷慨悲壯,莽莽天空中長風蕭蕭,永不止息的易水也泛起了寒氣。太子丹終於得到了行俠仗義的義士,他跪地一拜,高漸離擊築,荊軻高歌向前,頭也不回。

史書裡記載的刺客有多少,但是誰也沒有荊軻這樣悲壯,他雖然失敗了,但是他青史留名,是失敗的英雄。就像項羽一樣,不必以成敗論英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人們透過這兩句詩記住了荊軻,記住了那種俠客精神,而且他的故事被後人寫成了各種文學作品,讓他不朽,讓他廣泛地傳揚。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他登上幽州臺,放眼望去,看到的不是春花秋月的風景,而是漫漫的時空,是前赴後繼的人生過客,於是所有積蓄在內心的塊壘都迸發了出來。

詩人所處的環境是武則天時代,那個時候人才濟濟,雖然他陳子昂有抱負有才能,但越是這樣競爭就越為激烈。他的一腔熱血遭到拒絕,理想不能實現,於是發出了呼天搶地的吶喊。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這不是幽州臺嗎?這不就是戰國時燕昭王為了招攬天下人才所築的黃金臺嗎?現在他登上前人招賢納士的臺榭,想到自己的報國無門,俯仰古今,不禁悲從中來。

前面的人都遠去了,包括賢與不肖,就像大江東去,一個也看不見了。只剩了星星點點的歷史陳跡,而後面的人還沒有跟上來,他們總是姍姍來遲。

現在就是他陳子昂站在這裡,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看不到過去,看不到未來,連自己的子孫後代也看不到。宇宙無窮,人生短暫,他的內心充滿了失落和孤獨感。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頭上的日月週而復始,只有人才是匆匆幾十年。而且在這短暫的生命裡,還有很多不能如願。大丈夫為人處世,不能立身揚名,也該留下一鱗半爪。

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撫今追昔,愴然淚下,雖然表現了一種無以排解的孤獨感。但這種孤獨寂寞是建立在自己對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之上的,是對命運的一種深沉的思索,因而它是積極的。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上面這兩首詩表現的是重大主題,而且風格極其沉鬱悲壯,讀後讓人們有一種負重感。相信人們在對他們人生際遇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會引起自己深深的思索。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