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誤區:戒律是束縛,是不自在嗎?

戒律在佛教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佛陀將要圓寂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佛:“佛滅度後,我們應該跟誰學習,誰才是我們的老師呢?”佛告訴弟子們應該以戒為師,戒是最好的老師,是修行人自我規範的基石,如果沒有戒律,就沒有一個道德標準,也無法約束僧團的和諧。所以,時至今日,佛教的高僧大德們,還是推崇學習戒律。

持戒的誤區:戒律是束縛,是不自在嗎?

戒律不光是作為出家人或在家居士的生活準則,也更是成就佛道的前提基礎,出家戒律有二、三百條之多,在家人也有最基本的五戒,以及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和盡未來際的菩薩大戒,佛在《華嚴經》中說:“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是則如來所讚歎”,可見,成就佛道的無上菩提離不開戒律的規範,所以寺院裡面出家的法師經常會唱誦:“莊嚴無上佛菩提”的偈頌,用什麼莊嚴呢?就是一塵不染,純淨如水的清淨戒體。

持戒的誤區:戒律是束縛,是不自在嗎?

佛陀成就的是無上正等正覺,涵藏著諸多的功德和智慧,其中有一種功德便是“得大自在”,在北京故宮的臥佛殿內,也懸掛這四個大字的匾額。佛所倡導的也是讓眾生都能得到廣大的輕安自在,於是乎提到戒律時,有人會質疑的問道:“自在就是自由自在,那要是持戒的話,反倒被約束,怎麼能夠自在呢?這不是偽命題嗎?”實在來看,佛陀說的大自在和戒律並不衝突,人們概念上的自在是什麼?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人可以管得了才叫自在,其實不然,佛陀所說的自在是內心的安止,不論何時何地,都是那樣的充滿著恬靜的狀態。中國的聖人孔子也說過一句話:“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就在堅持著一切道德規範的前提下,你怎樣做都沒有障礙,這才是真正的自在,不給社會和人們帶來傷害。

持戒的誤區:戒律是束縛,是不自在嗎?

從事相上來說,有句話我們應該知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修行佛道必然要經過一番寒徹骨,方得梅花撲鼻香,不論是心靈的自在,還是身體上的解脫,都要認真地對待這個世間,如果我們作為佛陀的弟子,把自己應當遵守的戒律嚴格的持守好,世間上不信佛的人自然會對我們升起恭敬之心,這樣我們擁有良好人際關係,怎麼會不自在呢?恰恰是因為持戒的尊貴,而人見歡喜,所行無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