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魯大海是誰的孩子

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

提起話劇,繞不開《雷雨》。著名作家巴金曾經看完《雷雨》後說到:“我喜歡《雷雨》,《雷雨》使我流過四次眼淚,從沒有一本戲會這樣地把我感動過。”

《雷雨》這部話劇展現的是一幕人世間的大悲劇,是在不平等的舊社會里,命運對人,人對人最殘忍的捉弄。而魯侍萍就是這個舞臺上,最悲劇的角色,她的人生經歷,直擊每個觀者心中最深處,那是一種將最有價值,最珍貴的東西毀給人看的感受。

魯侍萍這一生的悲哀,就如同那涓涓不斷的,流不盡的冰冷河水一樣沒有盡頭。

《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此情,已惘然

跟所有的童話故事一樣,一個出生在富貴之家,風流倜儻,年輕瀟灑的少爺看上了自家身份低微的女傭,吸引少爺的是女傭的青澀美麗,溫柔善良;吸引女傭的是少爺的山盟海誓,甜言蜜語。可是這樣的結合,從來都不會像童話那樣美好,從古至今都帶著悲劇色彩。

舊時年紀還尚輕的魯侍萍,一定是安分守己的幹著自己的活計,祈求過安穩地度過這一生,不求嫁入榮華富貴,也沒奢求不屬於自己的生活。

但是,她卻也像眾多少女一樣,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面對著少爺周樸園的甜言蜜語,時不時的關愛,而輕言許諾此生不負,相信愛情的堅定,生育兩個兒子,渴望過與自己的“良人”度過此生。

《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倘若周樸園真得有情有義,與侍萍情意相投、兩情相悅,即使有各方的阻攔下,也會與自己愛人侍萍相守,相依為命,貧苦不離,生同枕、死同穴。那麼,侍萍也會認為是幸福的。

但是,他卻是時刻明白自己少爺身份,那顆將自己放在第一位,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麼甘願會與身份卑賤的侍萍廝守一生?他終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放棄了侍萍。

這段愛情故事,結尾在一個下著大雪的冬夜,魯侍萍被逼得,抱著剛剛生下三天的小兒子投河自殺。

雖然侍萍命未喪於此,但是那段痴情,卻永遠的消逝在那大雪隆冬的深夜,那冰冷的河水中,大雪永遠的埋葬了此份情。

《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此身,命運縱

魯侍萍活了下來,雖然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剛毅、善良、正直、頑強,但是如同舊時代大多數女子一樣,她將一切的悲劇,將現實的殘酷,將自己的厄運統統歸之於“命”。

她不抵抗,麻木地隨波逐流,周樸園的背叛,使她的心永遠絕望於愛情,失貞永遠束縛住她的身。

沒有了愛情,對於侍萍來說,此生餘下的,就只有活下去的現實。離開了周府的侍萍並沒有重回新生,遇上苦難後的相伴之人,她過得並不好,遇人不淑,嫁了兩次,最後與魯貴的婚姻,顯然也不是青澀時,她渴望的幸福。

魯貴是個趨炎附勢、見錢眼開、面目醜惡的男人,他輕視,低賤的侍萍,對待侍萍沒有所謂的溫柔,而是面目猙獰的吆喝訓斥。而魯侍萍只覺得一切皆是命運,麻木而不掙扎不逃脫,只是用沉默對抗一切。

對自我的放棄,歸結於命運,也沒有給侍萍帶來她想要的解脫,相反只是在一次次不抵抗中,踐踏著自己的身體與身為人的尊嚴。

年少的侍萍,用最誠摯的情感追求愛情,卻遭到無情的拋棄;而現在的她,如行屍走肉般的苟活,卻依舊倍受歧視與辱罵。

歸結於命運的,依舊沉重的現實,使得魯侍萍的精神早早地枯萎了。

《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此心,念兒女

愛情讓青蔥之年的魯侍萍,盲目地放棄自己,奮不顧身,而愛情死亡的背叛,卻更讓侍萍對生活喪失信心,喪失激情、鬥志。彷彿在周府的那幾年,已經費盡了她此生的所有熱情,以至於心灰意冷的她與自己的愛一同死在那冬夜。

今後僥倖活下來的的侍萍,如同行屍走肉般的活著,與誰在一起也都僅僅是為了活下來,養活自己的孩子,了卻此生罷了。

現在中年的侍萍,早就對一切漠不關心,唯一支撐她的便是她的孩子們,她悉心照料自己的一兒一女,與周樸園生的小兒子,與魯貴所生的女兒,魯侍萍身為母親,她將自己有所僅有的,所有的關愛都給予自己的孩子,她毫無保留的,將自己剩餘的幸福寄託在兒女的人生中。

魯大海與四鳳是她僅剩的,活下去的意義。

每個孩子都是當媽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或許在每個無法入眠的深夜,或許在大海對她撒嬌的時候,在她為孩子縫製衣裳,做著飯的時候,她也念起自己的大兒子周萍,那個她還未看著他長大,聽著他叫自己娘,未看著他結婚生子,侍萍回想起那個她大概再也不會見到的孩子,在她痛恨的周府,她的兒子應該過著還不錯的生活。

後來,她被迫回去面對長大成人的周萍,面對兒子的質問,侍萍只有一句“我是…你打的這個人的媽。”體現了她最後的忍耐與愛,她內心的矛盾不堪,或許是侍萍身為一個母親最後的對親生骨肉的濃烈的愛。

但是,這樣無回報的愛,卻是壓垮侍萍的最後一個稻草,女兒四鳳與同母異父兄長周萍的亂倫,甚至還懷了孩子,令侍萍猝不及防。

就這樣,一場不可抵擋的大雷雨摧毀了一切,三個孩子的殞命,最後的侍萍終究瘋了。

《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一聲嘆息後背後的思考

《雷雨》中的魯侍萍,她不是作者曹禺最鍾愛的人物,她在作者筆下,是不具有最“雷雨”的鮮明性格的,所以她能喚起讀者的共鳴,也不會是最濃厚的“雷雨”精神的呼應。

但是,侍萍的遭遇,她對命運沉默與最後預料之中的悲劇結局,卻讓我們不敢如同侍萍一樣盲目地歸結命運,用沉默漠視所謂命運的安排。

那麼,當面對逆境心生氣餒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呢?

01 別盲目輕易相信愛情承諾

女性天生感性,當面對感情時,很難保持理智,但是愛情不是掛在嘴邊的遊戲,一個男人的甜言蜜語,不是你對他死心塌地的原因,真正的愛,要為之付出行動,為彼此真正著想,念著未來。

正如蕾莎修女所說:“愛不能單獨存在——愛本身毫無意義。愛是要付諸行動的。”

沒有物質基礎的愛情,會宛如一盤散沙。

不對等的愛,本就是一場災難,摔得粉身碎骨,也沒有任何用處。

《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02 別用沉默面對命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在重壓之下依然可以說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生的確有著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不可預知的結局,意料之外的發展,可是一些事情的發生和一個故事的結局,總是能在回顧時,發現那些人為的蛛絲馬跡,每件事的結局走向,絕對不是命運的一手操控,你的每一個決定,每一次選擇,才是決定命運走向的真正力量。

所謂的“命運的安排”不過是給逃避找的藉口,其背後都是無所作為,聽天由命的自己,別讓自己後悔,別隨波逐流。

可以相信冥冥之中所謂的命運,但絕不原地等待,先盡人事,真真正正的做盡了自己的努力,再有一個好的心態等待結局。

《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03 別將期待寄予別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你是你自己,你的人生只屬於你,沒有任何人能代替你的人生,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你將自己的希望寄託給他人,哪怕是你的孩子。

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會做自己的人生選擇,會活出自己的樣子,也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如果,你將孩子當做你未完成理想的替代,那麼,終將你會失望難過。因為,孩子不是你,你的人生幸福需要自己尋找實現

《雷雨》中的魯侍萍,為何悲劇一生卻無法從中走出來?

《雷雨》給人的震撼,以及魯侍萍一生的悲哀,就像是那冬雪飄在每一個讀者的心頭,除了帶來絲絲冷意,更多是讓我們看到人性複雜和自我的反思。

人這一生,本就是一場舞臺劇,精彩與否,後悔與否,都是你一手導演,願都不要讓這場落幕黯然失色,慘然離場。

待到此生終了,我們都應該微笑著,華麗謝幕。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伊說說

等風來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