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晦澀難懂和問題沒有答案的哲學

哲學為何晦澀難懂

上一篇哲學常識中說過,哲學的研究物件,是無法用準確的概念定義下來的學問,但是雖然無法準確地定義,但哲學家們還要努力地用各種推論、思辨,批判、辯證、證明等尋求各種方法,來想清晰地把自己思索的哲學理論講明白。因為除了用文字和語言的方法,目前人類找不到更合適的方法,來進入到哲學思考問題的情境當中。

老子開篇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能說出來的“道”,就不是“道”了。但老子自己還是用文字的方式寫出《道德經》。這也的確是帶有諷刺的意味的事情,因為像老子這樣有智慧的人,也沒有比用文字更好的辦法,來傳播自己在《道德經》中的思想。

哲學常識:晦澀難懂和問題沒有答案的哲學

北大的校園裡有一個人工湖,“錢穆”院士給它起名叫“未名”。一聽就理解是沒有名字的意思,雖然沒有名字,但是“未名”兩字的含義本身也就成了它的名字。所以,哲學家們從古至今都在探索那些無法定義的東西,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文字的表述都是言不盡意,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因此也只好強用語言和文字來表述哲學的含義了。

也正因此原因,對沒有學過哲學的人來講,晦澀難懂就成了他們對哲學的印象。我們在平常生活中都是用語言的方式來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資訊。但是,哲學想要表達的含義則是語言之外更深一層的資訊,需要用自己的悟性來體悟語言內在的含義,語言在哲學裡更像是起到一個梯子的作用,一旦在語言裡面悟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起作用的梯子就可丟掉了,這就叫做

“得意忘言”

我們看哲學書時,不能死摳字面上的意思,這樣死摳字面意思是無法進入到哲學情境當中去的。孟子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意思就是:

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出自《孟子.盡心下》

。英國籍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有句名言說:

“凡是可說的就要說清楚,凡是不可說的都應當保持沉默”

。他的意思是說:自然科學能說清楚的都說完了,剩下不可說的都是哲學所要探索的東西。對於這些無法用語言和文字直接表達清晰的哲學學問,我們只能用體悟的辦法來理解了。

哲學常識:晦澀難懂和問題沒有答案的哲學

哲學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

前文說過哲學研究的物件為什麼無法用語言或文字直接表達清晰。下面要說哲學探索的那些問題,為什麼不會有唯一答案的,如果在探索中出現了唯一答案,那直接就擁有了科學的性質,因為科學才會要求問題有直接準確的定義。

哲學家們所要探求的是那些不能用文字直接說清晰的東西,但也一直在探求中努力回答那些不能回答的問題。例如:什麼是本原?什麼是自由?什麼是認知?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無限?什麼是永恆?還有: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的本性到底是善還是惡?……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你思考過,就能明白是不可能會有唯一的答案的。

這些大多數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經歷了數代哲學家在兩千多年探求的歷程中,都沒能探求到唯一的答案,但是在探求的過程中,卻產生了無數對人類生活有用的知識體系,所以愛因斯坦說:

“哲學可以被認作是所有的科學之母”

也因此可以認為這些問題也不是受時代的侷限性而沒有答案,也許永遠都不會有唯一的答案。難道說是回答這些問題的哲學們是不夠聰明嗎?不可能,目前人類中認為最聰明的一類人就是哲學家了。也許無論多麼聰明的人也不可能找到唯一的答案,這應該就是哲學的一種本性。

哲學探索的問題就好像那些“無解”的方程式一樣,不會有的唯一標準的答案,解答這些哲學問題時,同樣也沒有可參考的固定思路,如果有哪位大膽的朋友敢說自己能找到唯一的答案,最終的結果可能都會淪為笑柄。比如: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如果人的本性是善的,那些罪犯做出罪大惡極的事情都不都是人嗎?如果要說人的本性是惡的,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壯舉不也是人做出來的嗎?

哲學常識:晦澀難懂和問題沒有答案的哲學

所以善與惡只在人中間存在,因為沒惡做支撐的善,善也就不存在了,沒有善又怎麼會形成惡的意識思想呢?

哲學方面的問題,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人來探求,都可能產生一些對個人來說對或錯的知識,但哲學家們的行為都不會是錯誤的。因為亞里士多德說過:

“認知是人類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