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利用“一袋大米”,一年盈利195萬,商業模式值得借鑑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案例是:實體店利用“一袋大米”,一年盈利195萬。

案例背景:

不管你是做什麼實體生意,對於引流和截流來說,其實都是一個邏輯,無非就是圍繞在競爭力再做。你的競爭力越大,你所能獲得的客流量也就越大。

最難體現競爭力的要數產品本身,而最容易體現競爭力的又只有便宜。所以一般店面在經營的時候,非常多的老闆,都會在價格上想各種辦法,進行價格戰方面的戰略。

這也就是你在很多實體店會看到,同樣兩家店,兩個不同服務員,一個喊七折另一個喊六折,一個比一個喊得賣力,可結果沒過幾天,倆家店同時打出出租轉讓。

後來品牌商為了避免商家自相殘殺,對所有代理進行了保價協議,這一舉措看似有風險延緩作用,但實際上本質是根本沒有任何區別的,甚至沒了價格優勢,商機的死亡速度比以前還快了不少。

實體店利用“一袋大米”,一年盈利195萬,商業模式值得借鑑

那問題來了,既不能打價格戰,又沒有產品獨特優勢,如果只是單純地靠“銷售技巧”優勢去做競爭,難免有點難為人,那你說該怎麼辦?

幾年前在實體圈,有一個特別火的詞,叫跨界。簡單意思就是,兩個不同行業的商家,攜手一起合作共同完成對顧客的“搶劫”。但後來也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而不了了之。

很多東西存在既有合理性,以前成功的東西,那就是說明他本身是有邏輯的,至於後面失敗了,為什麼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知識填補過去的錯誤,讓他再一次成功呢?

一:跨界掠奪顧客

1:市場價5。8元的大米,現價只賣2。8元

所有做實體的老闆,其目的一定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所有賣的產品,一定都有利潤。如果低於預期利潤,那麼老闆們一定不會銷售。

所以這也就給了我們,跨界掠奪一個非常好的漏洞可鑽。比如我們是賣服裝的,我們的產品只有服裝,我們賺錢的工具也只有服裝。

降價虧本賣衣服,肯定過不心裡的坎。但不降價不虧本,顧客又不進門。那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式,衣服以正常價格賣,該賣多少賣多少。

實體店利用“一袋大米”,一年盈利195萬,商業模式值得借鑑

但是老闆可以在某些渠道進一批大米,成本是多少,那就賣多少,往那一堆,又不用銷售,顧客愛買就買,不買就算。反正對我銷售衣服又沒有影響,我的成本又沒有提高,賣不掉還可以自己吃。

當你這樣去做了以後,你會發現你的顧客會越來越多,畢竟大米屬實是所有顧客的剛需,同樣的大米,他去超市購買需要多花一倍的錢,所有憑什麼不在你這買呢?

那問題又來了,吃大米的顧客,他們穿不穿衣服?你的服裝對於所有來買大米的顧客是不是剛需?那這個時候,如果再在服裝銷售上下點“鉤子”,是不是能促進服裝的銷售,是不是就達到了,跨界掠奪顧客的目的?那怎麼做呢?

2:消費累積滿100送100返100

告訴所有的顧客,大米是不用花錢買的,如果顧客花100元錢,買一件衣服,那麼老闆立馬贈送100元的大米,並且後期還會返還100塊錢的本金。

所有來到店裡的顧客,都是為了來買大米,而現在告訴顧客買大米不用花錢,甚至還送衣服,有幾個顧客能拒絕這樣的優惠?

但對於老闆來說,如何盈利?

大米的價格和成本是死的,送100元的大米,確實也就是100元的成本,所以消費滿100元直接送100元大米,絕對是會虧本的,那為什麼說老闆憑這個活動能一年賺195萬呢?

二:盈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