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貴港壯族油紙傘製作技藝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貴港壯族油紙傘製作技藝

貴港壯族油紙傘,早在漢朝就被人們運用在生活中。四百七十多年前,港北區中裡鄉下石賢屯先民韋富公就已經將製作油紙傘作為營生,傳承至今。歷經十幾代人的傳承,油紙傘製作技藝得以完整儲存。

據韋氏族譜記載“明嘉靖26年(1547年),23歲的韋富攜家人由武宣府遷至貴港,習祖傳傘藝,開辦了韋氏油紙傘作坊。”清光緒癸巳年(1893年)修的《貴縣誌》還記載“油紙傘,北山裡產。”這一時期的油紙傘已是當地名優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韋軍民是貴港壯族油紙傘第16代傳承人,現在專門從事傳統手工壯族油紙傘生產經營及其文化保護和傳承。

2018年,貴港壯族油紙傘製作技藝入選為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貴港壯族油紙傘製作技藝

貴港壯族油紙傘其工藝複雜,製作週期長。一把油紙傘,從號竹、泡竹、水煮、曬竹、刨竹、刻竹、鑽孔、拼架、穿線、串聯、裱傘、修邊、定型、曝曬、油傘、曬傘等,要經過81道工藝。

一把好的油紙傘,要挑選優質青竹,以4年至6年生的毛竹為宜。一般選在秋末冬初的時節去砍竹子,這個季節的竹子含糖量是最少的,不易生蟲。

毛竹砍好後,先在河水中浸泡一個月,將竹子內的糖分泡出,以防止竹料生蟲。

毛竹泡好後,經過去青、削竹、鑽孔等工序後製成傘骨。

貴港壯族油紙傘的傘骨一般為28根,對應二十八星宿,被壯族先民認為是最有力量、最安全的傘。

組裝好的傘骨,需要蒸煮、曬乾後,經過穿線、裱傘、翰花、油傘、曬傘等複雜工序,最終制成一把油紙傘。

壯族油紙傘極具文化內涵。在壯族文化裡油紙傘的傘頭、傘面、傘柄分別代表著天、地、人“三才”,使用五種色彩的絲線穿連28根傘骨,則是透過色彩與圖案方式表達“四方”和二十八星宿的文化理念。

壯族油紙傘是人們遮陽擋雨的生活用品之一,其色彩豐富、圖案精美,可作為裝飾品、表演道具等。

壯族油紙傘是壯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壯族人婚禮、孩子百日、清明、歌圩、節日等重要民俗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祈願平安順遂、吉祥如意。

(來源:貴港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責編

:郝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