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水滸(五十)怎麼解讀五臺山智真長老留給宋江的四句偈語

在宋江帶著梁山泊大軍北上抗擊遼國的過程中,三大劇透黨輪流出場,透過各自的影響力引導著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的前途。作為小說中最早出場的劇透黨,魯智深的師傅智真長老一直以智者的面目出現在讀者眼前。智真長老對魯智深的指引讓他從一位軍隊出身的莽漢成長成了一位得道高僧,而且還帶出另一位高僧武松。因而從魯智深身上體現出了智真長老的的影子,宋江也就對這位有道高僧嚮往已久了。在完成征討遼國回京的路上,宋江特意跟著魯智深上五臺山拜會了這位高僧,為自己的前途命運求一線指引。

亂彈水滸(五十)怎麼解讀五臺山智真長老留給宋江的四句偈語

智真長老

在小說中,智真長老是三大劇透黨中名氣最大的,老百姓都稱他為活佛。他雖然在五臺山上修行,但名氣早已遍佈天下,說他是佛門第一高僧也不為過。智真長老正如他的法號一樣,是一位真正的智者,能知過去未來。宋江因魯智深的緣故早已有了上五臺山拜會老和尚的想法,當徵遼回京路上魯智深提出來回山拜會師傅的時候,宋江主動提出來一起上山。來到五臺山上,魯智深將自己在招安和徵遼中獲得的賞賜捐獻給了寺廟,智真長老欣然答應。而當宋江提出自己也要捐獻的時候,智真長老卻拒絕了,只是讓他擺了齋宴。

見到智真長老之後,老和尚分別給了魯智深和宋江偈語,以此來預示兩位的前程。宋江第一次得到的偈語是:“六根束縛多年,四大牽纏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幾個筋斗。咦!閻浮天下諸眾生,泥沙堆裡頻哮吼。”然而這段偈語宋江不能理解,再次哀求智真長老解釋。於是老和尚又出了四句新的偈語:“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績足,雙林福壽全。”這兩段偈語說的內容不同,角度不同,可是它們的出發點和目的是相同的。而宋江都不能理解,這讓他再次錯過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亂彈水滸(五十)怎麼解讀五臺山智真長老留給宋江的四句偈語

宋江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第一段偈語是最好理解的。這一段用的典型的是佛門點化俗家弟子的語言套路,從佛門經義的角度闡述了俗家紅塵世界的評價。“六根”和“四大”這樣的標準佛門語言,很充分的說出了智真長老點化宋江的目的。而後面兩句直指“紅塵虛幻,眾生皆苦”這個大乘佛教對俗世的看法。整段話裡既包含了勸解宋江跳出紅塵的意思,也有著點化宋江為佛門居士的目的。然而宋江慧根有限,不能理解老和尚的意思,只能一臉懵逼。

智真長老的第二段四句偈語其實是對宋江未來的直接指引了,甚至用上了劇透的手段。前兩句預測的是梁山泊兄弟的未來和前途。老和尚將梁山好漢比喻成了一隊大雁,宋江就是領頭的頭雁。“東闕”二字指的是東京汴梁的皇宮,這點用法與岳飛在《滿江紅》中使用“朝天闕”的意思是一樣的。前兩句預示了梁山泊兄弟終將勞燕分飛的結局。後兩句既有著勸解宋江卸甲歸田的味道,也劇透了雙林鎮有人已經做出了很好的例子。而小說中大軍路過雙林鎮的時候,燕青遇到了隱居的老朋友許貫忠,而許貫忠與燕青的談話正是老和尚要對宋江說的。

亂彈水滸(五十)怎麼解讀五臺山智真長老留給宋江的四句偈語

燕青

許貫忠是燕青的老鄉,也是來自於大名府的人。與燕青江湖好漢和梁山泊土匪出身不同,許貫忠是武舉人出身,可以說他既有上陣單挑的能力,也能行軍打仗排兵佈陣。從他遺留給燕青的地圖中標會了河北田虎所攻略的地盤上所有了行軍打仗的要點,就可以看出此人非常不凡。然而這位前途大好的武舉人卻選擇了在雙林鎮隱居,並且勸燕青早脫離征戰隱居市井。從兩人的談話中可以看出,這位武舉人對北宋朝廷的失望,並認為陷入北宋朝廷的政治鬥爭中不但無益於國家,反而危害自身,不如趁早脫離。最終這次談話讓燕青走上了歸隱的道路。

在《水滸傳》的讀者群體中第二段四句偈語還有另一種解讀方式。這種解讀方式有點像算命先生玩拆字遊戲,我在這裡簡單說一下,大家看看就好。第一句說的是大雁飛行,必然一會排成“一”字,一會排成“人”字。這句話解讀成一個“大”字,是兩個字的組合。第二句將“闕”字拆開,將得到一點一豎和一個“屰”,這樣就演變成一個“逆”字。第三句把“眼”字解讀成“目”,“隻眼”是說一隻眼睛意為“目不全”,因而可變形成“臣”字。第四局“雙林”意為“四木”,四個木可以組合成“柬”字,暗指“諫”的意思。

亂彈水滸(五十)怎麼解讀五臺山智真長老留給宋江的四句偈語

宋徽宗

這四個字組合起來,就是“大逆臣諫”,再顛倒一下順序就是“逆諫大臣”,這就是智真長老對宋江一生最後的評價和警告。這裡面的意思很忙明確,說明了宋江雖然忠於北宋,但不受朝廷君臣所喜愛。宋江所提出的意見和想法實際上是與北宋君臣相左的,自然受到猜忌。這樣一來,宋江的未來已經可以預見了。不論他帶著梁山泊大軍取得多大的功勞都不會該表他淒涼的結局,唯有急流勇退,跳出朝廷的圈子。

徵遼後三大劇透黨對宋江的留言都可以看出,他們都有勸解宋江急流勇退之意。不論從哪種解讀方式出發,這三位劇透黨不看好梁山泊大軍繼續幫著朝廷打仗是很明確的意思。而宋江卻一門心思的要去建功立業,要靠功績博取一個高官顯爵。然而小吏出身的他終不明白,他們的功勞越大朝廷就越是猜忌他們,這樣梁山兄弟離死亡就越近。對於那對小心眼的君臣來說,只有將梁山泊大軍拆得四零八落才是最放心的。這些嫉賢妒能的朝廷上層已經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存亡,那不是一兩個忠心耿耿的大臣能逆轉的,更何況這個大臣出身還不太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