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結婚, 未婚姐姐只能上樓躲避, 知情人: 是當地風俗, 沒被歧視

婚嫁,在我國不同的地區流傳著不同的習俗。特別是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習俗多而且還很奇特。

在廣西貴港一個偏僻的農村,婚嫁時,就流傳著這麼一個特別的習俗。家裡小的孩子比大的孩子先結婚,婚禮這天,大的孩子必須要回避,就算當看客都不行。

9月17日,一則“妹妹出嫁,沒結婚的姐姐上頂樓躲避”的影片,引起不少網友的圍觀和議論。

姐姐在家是排行老大,30多歲了還沒有結婚。這天,最小的妹妹出嫁,按照當地的習俗,未婚的姐姐是不能和新人見面的,只能回屋躲避。

按理說,妹妹結婚是家裡大喜的日子,家人應該歡歡喜喜送妹妹出嫁,而因為當地特殊的習俗,女子卻不能親臨現場送妹妹出嫁,甚至像街坊鄰居一樣,當看客都不行。

妹妹結婚, 未婚姐姐只能上樓躲避, 知情人: 是當地風俗, 沒被歧視

當天,姐姐很無奈,家裡的樓下歡天喜地,鑼鼓喧天,人聲鼎沸。而樓上單身的姐姐,形單影隻,寒風瑟瑟。樓下和樓上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後來據這個姐姐迴應,當時自己站在樓上,想到從小看著自己長大的妹妹,出嫁時,自己都不能親自送她出嫁,心裡很失落。但是又不得不遵從當地的習俗。

姐姐還表示,自己今年31歲了,家裡5個孩子,下面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已經結婚, 他們結婚的時候,她當天也是躲避起來,不能跟新娘子和弟媳碰面的。

前面已經上樓躲避3次了,這次是妹妹結婚,她又不得不上樓躲避,這是最後一次了。家裡就剩下自己這個最大的姐姐沒有出嫁了。當初大的弟弟結婚時,自己站在樓上還覺得挺尷尬的,現在似乎也習慣了。

妹妹結婚, 未婚姐姐只能上樓躲避, 知情人: 是當地風俗, 沒被歧視

當地習俗,不得不遵從。按照他們當地流傳下來的習俗,結婚當天,新娘進門或出門,結婚或沒結婚的同輩兄弟姐妹,嫂子或者妯娌,還有公公婆婆都要回房迴避的。否則會影響新人今後婚姻生活的質量。同時,大的還沒結婚,小的結婚了,還要上高處。所以,每次有弟弟或者妹妹婚嫁,自己都要上樓去。

習俗這東西,雖然也只是迷信,信則有,不信則無。不過,有利於弟弟和妹妹的終身大事的習俗,還是選擇了順從習俗。

妹妹結婚, 未婚姐姐只能上樓躲避, 知情人: 是當地風俗, 沒被歧視

對此,姐姐還自我解嘲,弟弟妹妹結婚,都不能親臨現場,確實有些遺憾,也是對自己這種未婚大齡青年的暴擊。不過,換個思路想想,不用下樓去招呼賓客,同時,按照習俗,像她這種沒出嫁的姐姐,還可以當天得到新人打的紅包的。其實躲在樓上也挺好的。

對此,網友議論紛紛

有網友認為,這樣的習俗,就是對那些未出嫁的姐姐的歧視。對於傳統的習俗,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像這種對人造成歧視的習俗,早應該拋棄了。

也有網友說,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影響婚姻生活幸福指數的習俗,寧可信其有。

妹妹結婚, 未婚姐姐只能上樓躲避, 知情人: 是當地風俗, 沒被歧視

甚至有網友調侃說,之所以讓姐姐去躲避,是怕姐姐在人前抬不起頭,丟人唄。當初有這個舉動,應該就是為了維護姐姐的面子,時間長了,就變成習俗了。

筆者觀點

從姐姐的言語間透露出,似乎已經習慣了這個習俗。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習俗還是不太妥當的。

婚嫁本來是一件開心而幸福的事情,朋友親戚都親臨現場表示祝福,而親姐妹就更加應該到場見證這幸福的時刻。影片中的姐姐起初應該也是難過的,只不過,家裡弟弟妹妹多,躲避的次數多了,心裡也慢慢接受了。那對於家裡只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呢?會不會非常難過呢?

在我國婚喪嫁娶中保留的習俗是最多的,而糟粕也是最多的。過去的人,因為文化素質低,總喜歡把幸福寄託在迷信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整體文化素質高了,大家就應該把這些不合時宜的習俗丟棄。

新時代的人,更應該以人為本,尊重科學。只有這樣,才不會讓那些不好的習慣用習俗來背鍋,相對地,人的幸福指數也會變得更高!

希望往後,弟弟或者妹妹結婚時,天台上不再站著一個尷尬的姐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