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讓數學思維有跡可循

資訊科技讓數學思維有跡可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動機,但數學學習具有抽象性和複雜性,學生較難參與其中,往往打擊學習熱情。現在,將資訊科技融於課堂教學,實現了圖文並茂、能動會變,創設一種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五年級《小數的意義》需要學生認識和理解小數意義的兩種建構方法:一是把“1”平均分成10份、100份,對應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二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得到0。1,把0。1再平均分成10份得到0。01,認識到小數是在不斷細分中產生的,是精確表示的需要。

課程中,學生自主畫圖表示0。44的環節是教學重點:從空白的正方形、10等分的正方形和100等分的正方形這三種圖中選擇一個圖形進行創作。孩子在選擇時會出現“人云亦云”的觀望狀態,如何展示孩子原本真實的想法?“投票”功能大顯神通,所有學生自主對3種圖形投票,再借助平臺的“上傳”功能,集合孩子們的作品集。

為什麼都不選空白的正方形?孩子們脫口而出:“太麻煩了!要想表示小數,肯定要平均分的。”選擇十等分的正方形(以下簡稱B)的孩子闡述自己的想法:“先塗4條,表示0。4,再把第5條平均分成10份,塗4份表示0。04,合起來就是0。44。”選百等分正方形(以下簡稱C)的孩子立馬反駁:“太麻煩了,C圖平均分成了100份,直接塗44份就是0。44。”

另一個選B的同學補充:“你的想法我們贊同,可我們這樣畫也有好處,就是把2個4的不同之處表示出來了,第一個4是4個0。1,第二個4是4個0。01。”孩子講的同時,順勢在螢幕上把10等分的正方形分成了100等分的。

選C的同學迴應:“還是有點麻煩,你最後也要平均分成100份,還是C圖更加直接。”選B的同學接著說:“做題時應該選擇簡單直接的方法,課堂上我們可以抱著研究的心態,把0。44的構成弄得更清楚。”熱烈的掌聲響起……藉助資訊科技手段,學生作品得到了直觀的呈現,有了精彩的思維碰撞,便於從兩個不同的維度理解小數的本質,更充分展現出孩子高質量的數學思考。

資訊化技術豐富的表現力讓這節課的第二個環節,把“1”平均分100份,表現得更加深刻。傳統方法是用紙條覆蓋等分線,操作中經常出現錯位、不清晰等問題;ppt動畫演示,100等分太密集看不清;現在,只需一個應用程式的“放大”功能,就可以實現隨機放大學生指的點所對應的區間,直觀呈現把“1”細分的過程。特別是,每一次學生看到數軸中那個點沒有對準刻度線的時候,立刻想到還可以繼續平均分成10份。正是由於“對不準”這個畫面的出現,讓“平均分成10份”這個動態想象自然地出現在學生的思維中,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受。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一定是互相成就的,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數學問題及其本質動態地展示給學生,盡顯學生的思考痕跡,讓學習之路變得更寬,延伸得更遠!

(作者:

方芳

單位系南京市長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