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殷權《論語》講義:《學而第一》篇“曾子曰慎終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

湯殷權《論語》講義:《學而第一》篇“曾子曰慎終章”

原文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翻譯

】曾子說:“謹慎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追念他們的美好品德,民眾的德性就重歸於忠厚淳樸。”

註釋

】慎:謹慎,不違禮。追:追念,思念。

終:老死為終。遠:遠祖,當指祖父及其以上的先祖。

民:民眾,百姓。

歸:出而復入。

厚:厚重,厚道,淳樸。

講義:

一、當今對此章的解釋比較紛亂。

有把“終”和“遠”解釋為事情的最終結果,指做事之前就要想到結果,那就會民風厚淳,少做錯事。

有把“慎終”解釋為:謹慎地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把“追遠”解釋為: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

還有南懷瑾注:慎,害怕;終,結果; 追遠,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

還有把“慎終”解釋為“謹慎一生”,或者“嚴肅認真對待生死”;把“追遠”解釋為追思前代賢人或聖賢,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

以上紛紛之註解,皆非真正研究和懂得儒家學術思想,古人稱之為“好標新立異”者,是“以無為有”者,是在玩文字遊戲,甚至是“異端之說”。建議大家不看為好,免得誤人子弟。本來是學正道,結果卻誤入歧途。《論語。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矣。”

二、對於懂得儒家學術思想的人,本章的意義十分明確,這是

敦本之教

。敦本之教有兩層含義:

一是民需教化,二是教化必由根本處開始

。古人有胎教、能言之教、小學之教、大學之教,皆不離“孝”這個根本,這就是中國的孝文化。忠、孝相通,古人“取忠臣於孝子之門”,信乎!

《論語。學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經》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德”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孝的首要表現就是對父母雙親的孝順,能夠“慎終”之人,可想他在父母活著時候的孝順。其次,孝表現在對於遠祖的誠心祭祀,對“遠”能夠如此,其對“近”也可想而知。

一個人如果不孝,那他的一切品德都可以說是假的,皆歸於零。

此是忘本之人,無異於禽獸。

來看此章的正解:

【集解】孔曰:“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

能行此二者,

化其德,皆歸於厚也。”

【集註】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遠者,祭盡其誠。民德歸厚,謂下民化之,其德亦歸於厚。蓋終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謹之;遠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為,則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則其德亦歸於厚也。

再反過來加深理解此章。就是說:如果不慎終、不追遠,那麼民德就會越來越薄。《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

意思是:對於不該停止做的卻停止做了,那他還有什麼不可以停止呢?對於該厚待的反而薄待了,那他還有什麼不可薄待的呢?孝,就是不可停止做的;父母,就是最該厚待的。

三、“民德歸厚”的“歸”字,值得重看。

出而復入曰歸。古人用字的含義深刻、準確、精闢,就在於此。

民德歸厚,說明民德原本是厚的,後來薄了,經過“慎終追遠”的教化之後,原本的那種厚德又重新回來了,所以說是“歸”

。這就是《大學》所說的“明明德”。

為什麼說民德原本是厚的,後來薄了呢?朱熹有一個比喻:人在幼時,沒有不與父母親近的,稍大以後,沒有不與兄弟姐妹親愛的。可是,長大以後,由於“私慾”、“自我”的逐漸增多,分出了你我,就漸漸與父母不親,與兄弟姐妹不愛了。人性常常如此!由此看來,教育、教化是必須的,而且要從根本之處實施教育、教化。這個

根本就是教人“行孝”

曾子告訴我們

教化的根本在於“孝”,又教我們從最容易忽視之處做起

。這是多麼深刻的教育、教化的含義!聖人對於天道和人性的認識,已達到極致,移風易俗於不知不覺中,今人不見得能完全弄懂,但是,要努力照著去做呀。

四、教化之法,在於躬行。

《日講“四書”講義》是康熙皇帝十五年不間斷學習儒家四書五經的講義教材。來看看帝王的批講:

此一章書,是曾子勉為人上者,敦本以起化之意

。曾子曰:“人倫莫重於事親,而事親者每能盡孝於生前,易忽略於身後。故於親之終也,凡喪葬之事,不能盡禮者多矣。居喪之初,或能思念其親,至於歲時既遠,而祭祀之頃,不能竭誠思慕者多矣。此皆民德之薄,由

上之人

無以倡導之耳。若能致謹於親終之時,非徒哭泣之哀而已,凡事詳密盡禮,不遺後日之悔,又能於祭之時,追思既遠,愾(xì 嘆息聲)乎如聞,僾(ài彷彿,模糊)乎如見,極其孝敬愛慕之情,則己之德厚矣。凡此皆

上之人

自致其情以厚其德,初非以此作則(榜樣)於民也,而民油然觀感,鹹生仁孝之心,以至居喪皆能盡禮,致祭皆能盡誠,各念所生(指父母),鹹敦天性,而其德亦歸於厚矣。可見德為人之所同,而表率自上,為人君者

豈可不知教化之本

哉?”

(作者注:“為人上者”和“上之人”,指職位在別人之上的人,指領導人。“為人君者”,指君王,也指領導人。齊家,治國,平天下,道理是一樣的,絕不能說當皇帝、當大官了需要如此,當小官、當家長就不需要如此了。)

五、

慎終追遠

:成語。指依禮慎重辦理父母喪事,祭祀要誠心追念遠祖。後亦指慎重從事,追念前賢。或作“謹終追遠”、“追遠慎終”。

經過幾千年的演變,許多字、詞的含義都有所變化,詞義擴大、縮小、轉移、弱化、強化,甚至現今的意思變得與本意相反。成語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在看成語解釋時,經常看到“本意(或原意)如何如何,今指什麼什麼”,都屬於這種情況。成語“慎終追遠”就是一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