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忽然說“自己看到了鬼”,這個爸爸的迴應方式價值百萬

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9歲的女孩,在離家很近的一個機構裡上興趣班。一開始挺好的,可是兩週過後,女孩突然嚷嚷著不想去上了。

小女孩告訴爸爸說:

自己看到了鬼。很害怕,不敢一個人去上課了。

爸爸耐下性子問女兒:

這個鬼長什麼樣?

女孩說:

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只看了一下就消失了。

第二天,做爸爸的專門在女兒興趣班上課的那個時間段請了假,在女兒上下學的路上,保持一定距離,跟在她身後守護她。

終於在兩天後,他看到一箇中年男子跟蹤自己的女兒,並果斷報了警,抓住了那個跟蹤狂。

女兒忽然說“自己看到了鬼”,這個爸爸的迴應方式價值百萬

這個爸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哪裡呢?

他沒有在“孩子說謊沒說謊”這個事上較勁,沒有急著去教育孩子、矯正孩子或評判孩子,而是努力蹲下來,等一等,看一看,孩子心中到底在經歷什麼。

他堅持聽完了孩子的話,並且試著去弄清楚孩子的真正處境。

他確信,就算孩子說的話可能造假,但是“不想去”的心情卻一定是真的。

女兒忽然說“自己看到了鬼”,這個爸爸的迴應方式價值百萬

有太多父母做不到耐心傾聽。我們太著急去教育孩子了。

女兒忽然說“自己看到了鬼”,這個爸爸的迴應方式價值百萬

每個孩子遇到的困難當然會不同。

那個困難和約束到底是什麼,做父母的蹲下來,停止評判和教育孩子的企圖,只是傾聽,往往很快就能從孩子那裡得到答案。

女兒忽然說“自己看到了鬼”,這個爸爸的迴應方式價值百萬

要如何才能夠走出這樣糟糕的親子溝通的困境?

第一,溝通之時,減少對錯的評判和說教。

說教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

做父母的居高臨下地評判孩子,並傳遞出“這樣是錯的、那樣才是對的”訊息,隨時預備為孩子提供一個標準答案。

一旦這個對錯、好壞的標準答案丟擲來了,我們跟孩子的溝通通道,往往就斷了。

孩子一直是在發展、在變化的。他們今天如此,不代表明天如此。何必急著去評判、去教導呢?

教導和評判的多了,孩子也就怕了。他們怕在我們面前顯得“不夠正確”。他們慢慢就會變得退縮,而不敢表達和思考。甚至當他們真正遇到困難,也會不能及時求助。

所以,下一次,當孩子開口跟你說話,無論他們的說法多麼令你意外、反感,或者違揹你們的意願,只要不存在可能危害他人的情形,請不要急著做判斷或者生氣。

不如輕輕地說

:哦,你是這樣認為的/你是這樣的感受。

然後再去問一句:

為什麼呢?我很願意聽一聽。

女兒忽然說“自己看到了鬼”,這個爸爸的迴應方式價值百萬

第二,從感受層面去傾聽孩子。

說教和傾聽,當然是有很大區別的。

說教帶有很多價值觀上的灌輸。傾聽則是

在感受層面去跟孩子有

連結

、有交流,

是以尊重和信任的態度,不加評判地去看見孩子內心的感受到底是什麼,

並且承認孩子的感受。

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才能真正跟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

女兒忽然說“自己看到了鬼”,這個爸爸的迴應方式價值百萬

總之,所有的父母都需要知道一點,

我們平日裡跟孩子說話,去告訴孩子“把作業做了、把房間收拾好……”,或者教導孩子“你應該這樣、不能那樣”,所有這些其實不叫真正的互動和交流。

只有

孩子們可以放心地去描述自己感受到了什麼,經歷到了什麼,這樣才是真正的交流和互動,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被看見的孩子。

孩子自己被看見了,也才有能力去看見他人,理解他人,聽見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並作出恰當的迴應。

傳說中的高情商的小孩兒,就是這樣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