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記住文言高頻詞(記少不記多,專治健忘症)

30分鐘記住文言高頻詞(記少不記多,專治健忘症)

1、比bǐ

①並列;挨著。

《核舟記》:“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②接連。《史記•呂太後本紀》:“又比殺三趙王。”

③勾結。《韓非子•孤憤》:“朋黨比周以弊(同“蔽”)主。”

④近來。《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

2、俾bǐ

使。如:俾眾周知。

同“裨”,益處;裨益。

王維《送高判官從軍赴河西序》:“謀夫起予,哲士俾我。”

3、【便biàn宜】

①不拘陳規,自行決斷處理(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便宜置吏

,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

《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三年》:“凡翻異駁勘之獄,同守臣審鞫,

便宜予決

,毋得滯留。”

②指便宜行事之權

《隋書·楊諒傳》:“特

許以便宜

,不拘律令。

清 李漁《奈何天·計左》:“近日又因北方告警,特賜尚方之劍,

假以便宜

,令我星馳赴剿。”

③指有利國家,合乎時宜之事

《漢書·劉敬傳》:“ 敬脫挽輅,見齊人虞將軍 曰:‘臣願見上

言便宜

。’”

《明史·馬文升傳》:“於屯田、馬政、邊備、守禦,

數條上便宜

。”

④方便;順當。

《再生緣》第二十回:“ 康員外 所居東首,別有牆門,裡面亦通,如要另行出入,亦

頗便宜

的。”

⑤上風,優勢。

《三國志平話》卷中:“ 曹相 曰:‘倘若在旱灘上贏了 周瑜,水面上交戰,

不得便宜。’”

《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 齊 兵十分奮勇, 吳 兵

漸漸失了便宜

。”數條上便宜。”

4、吾儕chái 我們

【儕輩】同輩。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韓遂請與公相見,公與遂父同歲孝謙,又與遂同時儕,於是交與語移時,不及軍事。”

【儕流】同類的人,同輩。韓愈《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銘》:“復拜中書舍人。既至京師,儕無在者。”

【儕倫】同輩。

5、第dì

①次第;次序。《虞初廣志記丐俠》:“畢事而次第發還之。”

②但;只管。《陳涉世家》:“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只;僅僅。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

④只是;但是。表示轉折。《與妻書》:“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

6、殆dài

①危險。《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②近於;幾乎。《容齋隨筆》:“殆欲下跪。”

③大概;恐怕。《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④通“怠”,懈怠;懶惰。《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7、凡fán

①凡是,表示概括。《察今》:“

先王之法有要於時

者。

②大概;大略。《漢書·揚雄傳》:“僕嘗倦談,不能一二其詳,請

略舉凡

。”

③總共;總計,表示總合。《三國志吳書十》:“

凡守九縣

。”《出師表》:“由是先主遂詣亮,

凡三往

,乃見。”

8、幹 gān

① 觸犯,冒犯,衝犯。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來,議論繁多,言詞激切,

致幹聖怒

,廢斥者不止百十餘人,概目為賣直沽名。’”

②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

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

幹仕

。—— 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幹名(求取名位);幹求(求取功名);干謁(為謀求祿位而謁見當權者);幹進(營謀官職地位);幹索(索要;強取);幹進(謀求仕進);幹請(請託)

9、構gòu

①交;結。《齊桓晉文之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

構怨

於諸侯。”

②羅織罪名對人陷害。《柳毅傳》:“使閨窗孺弱,遠罹

構害

。”《左忠毅公逸事》:“不速去,無俟奸人

構陷

。”

③挑撥離間。《殽之戰》:“彼實

構吾二君

,寡君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

【構兵】交兵;交戰。

【構扇】連續煽動。

【構賞】懸賞。

【構逆】謀叛《北史來護兒傳》:“及宇文化及構逆。”

10、矜jīn

①憐憫;同情。《陳情表》:“還在故老,猶

蒙矜育

。”

②注重;檢點。《尚書·旅獒》:“

不矜細行

,終累大德。”

③自誇;誇耀。《史記劉敬叔孫通烈傳》:“此宜

誇矜

見所長。”

④莊重;自重。《論語·衛靈公》:“君子

矜而不爭

,群而不黨。”

⑤得意;驕傲。《促織》:“蟲

翹然矜鳴

,似服主知。”

11、亟jí

①急忙;趕快。《陳涉世家》:“趣趙兵亟入關。”

②屢次;每每。《鄭伯克段於鄢》:“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

12、捐juān

①拿開;搬走。《孟子·萬章上》:“父母使舜完稟,捐階。”

②捐棄;拋棄。《樂羊子妻》:“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13、蠲juān

①除去;免除。《史記·太史公自序》:“蠲除肉刑。”《周書·武帝紀》:“逋租懸調,兵役殘功,並宜蠲免。”

②顯明;顯示。《左傳·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14、濟jì

①渡;渡水。

②成功;成就。《赤壁之戰》:“若

事之不濟

,此乃天也。”

③救助;幫助。《赤壁之戰》:“莫若遣腹心自結於東,以

共濟世業

。”

④<停止。《淮南子·覽冥》:“於是

風濟而波罷。”

15、遽jù

(1) 立刻;馬上

北亦未敢遽輕吾國。——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遽撲之。——《聊齋志異·促織》

遽諾(馬上承諾、答應);遽理(馬上或很快處理);遽即(立即)

② 急忙,匆忙

公懼,遽見之。——《國語·晉語》

遽曰:“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又如:遽別(急速分別);遽步(急步快走);遽忙(匆忙);遽幾(急切期求);遽淹(迅速而逝)

①遽爾,遽然 :突然,猛然

②遽色: 驚慌的神色

30分鐘記住文言高頻詞(記少不記多,專治健忘症)

16、課 kè

①考核

《管子·七法》:“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②督促

《南齊書·武帝紀》:“宜嚴課農桑。”

徵收賦稅。

《宋書·孝武帝本紀》:“是歲,始課南徐州僑民租。”

17、理lǐ

①雕琢、加工玉石。《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

而得寶焉。”

②料理;整理;整頓。《答司馬諫議書》:“為天下

理財

,不為徵利。”

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張衡傳》:“上下肅然,稱為

政理

。”

⑤規律;原則;法則。《六國論》:“勝負之數,

存亡之理

。”《伶官傳序》:“

自然之理也。”

⑥義理。《傷仲永》:“其

文理

皆有可觀者。”

⑦紋理;紋路;條理。《庖丁解牛》:“依乎

天理

。”

⑧法官;刑獄官署。《報任安書》:“遂下於理。”

【理氣】中國哲學上的對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體或準則、條理;氣指現象或極細微的物質。

18、迄qì

①至;到。《察變》:“特自皇古迄今,為變蓋漸。”

②始終;終究。《促織》:“探穴發石,靡計不施,迄無濟。”

19、闕què

①古代宮殿門外兩側左右相對高聳的建築物。《古詩十九首》:“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②借指宮殿或京城。《北史來護兒傳》:“詣闕上書致請者。”

quē

①通“缺”,缺口;豁口。《三峽》:“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②通“缺”,缺點;過失。《出師表》:“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③通“缺”。削弱;虧損。《燭之武退秦師》:“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0、愆qiān

①過失;過錯。《明史馬文升傳》:“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

②違背;違反。顏延之《陶徵士誄》:“有合諡典,無愆前志。”

③過分;過度。《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

【愆伏】(氣候)失調;失常。

【愆尤】罪過;過失。

21、寢qǐn

①停息;止息。王褒《四子講德論》:“秦人寢兵。”

②(相貌)醜陋。《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寢。”

【寢兵】停息干戈。

【寢疾】臥病。

【寢跡】隱跡。言隱居。

22、俟sì 等待。

《登樓賦》:“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送東陽馬生序》:“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23、審shěn

①詳細;周密。《促織》:“審視,巨身修尾,青項金翅。”

②仔細觀察;考察。《察今》:“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

③清楚瞭解。《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④審問;審判。《獄中雜記》:“餘經秋審,皆減等發配。”

⑤確實;的確。《梅花嶺記》:“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⑥謹慎;慎重。《韓非子·存韓》:“兵者兇器也,不可不用也。

24、務wù

①從事;致力於。《過秦論》:“內立法度,

務耕織

,修守戰之具。”

②追求;要求得到。《五蠹》:“糟糠不飽者,

不務梁肉。”

③務必;一定。《察今》:“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

25、尋xún

①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千尋鐵瑣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②隨即;不久。《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26、謁yè

①告訴。《戰國策·秦策一》:“臣請謁其故。”

②請求。《荊軻刺秦王》:“臣願得謁之。”

③拜見。《傷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④名貼。《史記·酈食其傳》:“使者懼而失謁,跑拾謁。”

【謁刺】名帖;名片。

【謁告】告假;請假。

【謁舍】客棧。

【謁者】負責接待通報的人。

27、鬻yù

①賣。《病梅館記》:“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隱明告鬻梅者。”

②買。《賣柑者言》:“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

28、虞yú

①預料;意料。《左傳·僖公四年》:“

不虞

公之涉吾地也。”

②準備。《謀攻》:“以虞待不虞者勝。”

③擔心。《中山狼傳》:“前

拔胡,後

疐尾。”

④欺騙。《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

詐,

爾無我

虞。

⑤遠古朝代名。在夏之前,君主是舜。

【虞人】古代掌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29、用yòng

①才能。《原毀》:“彼雖善是,

其用

不足稱也。”

②資財。《荀子·天論》:“強本而

節用

。”

③因為;由於。《勸學》:“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

用心躁也。

【用事】⒈行事。舊時多指祭祀之事。⒉掌權;管事。⒊引用典故。

【用武】⒈使用武力。⒉施展才能。

30、晏yàn

①晴朗。《漢書·揚雄傳》:“於是

天清日晏。”

②安靜。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晏如

也。”

【晏駕】古時對帝王死亡的委婉說法。

【晏晏】和悅的樣子。

31、輒zhé

①“總是”、“往往”。《五柳先生傳》:“或置酒而招之,造次輒盡,期在必醉。”

②“馬上”、“於是”、“就”。《促織》:“一鳴輒躍去,行且速。”

32、宥yòu

①寬容;饒恕。《韓非子·愛臣》:“不赦死,不宥刑。”

②通“侑”,勸人飲食。《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③通“右”。《荀子·宥坐》:“宥坐之器。”

④通“囿”,侷限。《呂氏春秋·去宥》:“夫人所宥者,固以晝為昏,以白為黑。”

【宥貸】寬恕罪過。

【宥善】寬恕過失,使之為黑。

【宥圖】打算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