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時間和空間?看大哲學家康德,是怎麼說的?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大哲學家康德的思想。在前面我們介紹了康德的知識論,知識的兩個要素是:直觀和概念。而直觀又分為經驗性直觀和純直觀,經驗性直觀很好理解,我們眼耳鼻舌身所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直觀資訊,紅色的、軟的、甜的等等,什麼是純直觀?這就是:時間和空間。

怎麼理解時間和空間?看大哲學家康德,是怎麼說的?

時間和空間是我們感知世界的基礎,康德說:我們把物件表象為外在於我們的,它們全都在空間之中。在空間中,它們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之間的關係得到規定,或者是可以規定的。

我們知道直觀可以分為經驗性的直觀和純粹直觀,比如時間和空間就是純粹直觀,而其他任何直觀都只有在這兩種直觀基礎上才能存在,比如我們不能想象一個東西沒有在任何時間和空間裡而存在。

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界只是表象,那時間和空間是什麼呢?

怎麼理解時間和空間?看大哲學家康德,是怎麼說的?

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定義,各路思想家們看法並不一樣,甚至還有點背道而馳。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一個“統一的連續體”;物理學家牛頓則認為“空間是真實的和絕對的”。現代物理學卻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是真實的物理存在,比物質的存在還要真實和根本。我們的宇宙在膨脹,是空間本身在膨脹就是最好的說明。

但在哲學上並不是這麼認為的。哲學家萊布尼茨則認為“空間是理性的和相對的”。康德顯然綜合了他們的說法,他認為“時間和空間只是人類用來理解世界的一個先天條件,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實體。”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首先,我們之前講過,康德認為,我們只能認識世界的表象,而不能認識世界本身,康德稱之為“物自體”。那我們是如何認識世界的表象的呢?表象在我們認知中有兩種:一個是直觀(也有地方翻譯為直覺);一個是概念。什麼意思呢?

怎麼理解時間和空間?看大哲學家康德,是怎麼說的?

比如桌子上一個紅色的蘋果,直覺告訴我們,這裡桌子上有一個蘋果,是紅色的,有多大,什麼形狀,這些都是感官所獲得的直覺,另外,我們還需要藉助“蘋果、紅色”這些概念才能認識它。所以,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外部世界的物件 (透過外感官)獲得直覺(透過內感官)獲得概念,直覺和概念結合,我們才能完整地認識世界的表象。

概念是人類創造和定義的,但直觀呢?康德將直觀分為兩種:經驗直觀和純直觀。與外部世界物件相關的直觀,就屬於經驗直觀,比如我們看到一個紅色的蘋果、看到高高的房子這些屬於經驗直觀;而“純直觀”則是和任何物件無關的,是認識外界所有事物的基礎條件。

時間和空間就屬於這種“純直觀”,時間和空間都是先驗的,不以經驗為前提,它們不依賴其他的存在,而人的認知之所以能夠進行,必須有這兩個條件,它們是人類認知體系的起點、先備條件。而且康德認為先驗的條件只有時間和空間。換句話說,時間和空間是我們認識表象的先天條件和基礎。沒有時間和空間,我們就沒有辦法認識這個世界的表象。換句話說,沒有時間和空間,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沒有意義。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我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