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蘭亭雅集發生在今天的什麼地方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1

來到紹興才發現,紹興旅遊資源很豐富,因為停留時間有限,我們只選了幾個知曉的地方。

蘭亭,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讓人心生嚮往。同行的好友是書畫愛好者,每天畫畫、練字,堅持不懈。她說王羲之是書法界的祖師爺,因此來到紹興,蘭亭肯定是我們的必選項了。

蘭亭位於紹興會稽山,這裡園內設施和魯迅故里一個模式,走入園內,可以看到王羲之《蘭亭序集》文章裡的痕跡。

當時所有人分別散坐在溪水邊,溪水中的酒杯行到誰的跟前,誰作詩,做不出被罰飲酒,遙想當時場景,一定快活無限,就像王羲之所述: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飲,已足以暢敘幽情。”

王羲之將聚會所寫的詩賦輯成一集蘭亭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

我們走入蘭亭的園子,迎面撲來的是竹子那種特有的清香,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氣,院內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鋪成的幽深小徑旁,一條小溪淙淙地流著,溪水清澈見底。

穿過竹林,翻過一座三曲石橋,便到了鵝池。這兒曾經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養鵝的地方。池子裡的大白鵝悠然自得,對來來往往的遊人不屑一顧,可能身上也有王羲之“東床快婿”的傲嬌脾氣。

我們循著蘭亭的旅遊路線來到蘭庭的流觴曲水處,溪水纏繞在蘭亭周圍,其中再現了王羲之和謝安等41位文人雅士在蘭亭雅集,溪水邊飲酒作詩的場景。

看到三三兩兩的遊人,坐在棕墊上或休憩,或感懷文人雅士千年之前的情懷。

2

蘭亭的園子裡最珍貴的是一塊碑刻,就是御碑亭的碑刻。正面是清朝康熙皇帝臨摹的《蘭亭集序》,背面是康熙的孫子清朝皇帝乾隆的《蘭亭即事》:嚮慕山陰鏡裡行,清遊得勝愜平生。風華自昔稱佳地,觴詠於今紀盛名。竹在春煙偏澹盪,花遲禊日尚敷榮。臨池留得龍跳法,聚訟千秋不易評。

乾隆帝對有人質疑王羲之真跡的事情說“千秋不易評”,言下之意還是認可這段歷史的真實性。

據說這塊碑刻是蘭亭的鎮廳之寶,當時有點納悶,我問先生王羲之的真跡在哪裡?先生說真跡不知所蹤了。原來我真是孤陋寡聞,同時也感到悵然若失。

回來在網上搜查,有的說王羲之的真跡成為唐太宗隨葬品了,有的說在臺灣,眾說風雲,結果是這個寶貝現在不見天日了。

我朋友更是感嘆,可能許多習字的人都會有這個情結。

世上美的東西都想據為己有,甚至是帶到墓穴裡相伴,這種執著從古至今沒有改變。

有些事,有些人,都如指尖塵埃,來來去去,蹤跡所無,其實你能做的只有:來了欣然接受,走了不挽留。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最後感慨,人的一生長短歸於造化,終究都要塵歸塵、土歸土。

手書無愧,無懼人間,是非常值得選擇的境界。

3

深秋的蘭亭遊人稀少,空氣清爽,潮溼的微風浸潤我們的身心,我們帶著對書聖王羲之的敬仰,帶著對王羲之真跡消失的惋惜,戀戀不捨得離開了蘭亭。朋友在蘭亭門口買了筆墨,沾一點墨香,覺得不枉蘭亭一遊。

接下來,一行四人又趕赴下一個紹興的旅遊景點——東湖。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