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對愛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問君何時是歸期

許久之後,當我們對著西窗下那跳動的燭火訴說夜話時,我將會憶說起那個“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晚上。也只有到了那時才明白,同是孤獨,卻各有各的不同。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對愛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此詩亦名《夜雨寄內》,是詩人懷念妻子的一首小詩。有人說《夜雨寄北》可能是李商隱寫給時在北方的友人的詩,但目前此結論尚無確鑿的證據,故本文仍從眾說。

全詩看似簡明、通俗,卻依舊延續了作者本人一貫的朦朧風格。從詩的意境上來說,現實與想象的不斷交織,意象、心理的巧妙留白,使整首詩煙雨迷濛、忽明忽暗,讀來不免有霧裡看花、夜間行船之感。這種審美效果的朦朧,使《夜雨寄北》蘊含了豐富的藝術價值。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對愛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君問歸期未有期“。此句顯然出於詩人並非不想歸,而是客觀形勢不允許歸,這已使詩人憂心忡忡了,誰知妻子又頻頻催問歸期,這種催問固然是恩愛夫妻之間難免的,但卻增加了詩人思歸之心。

“巴山夜雨漲秋池”,這真如神來之筆,它告訴人們詩人本已是思緒滿懷,而淅淅瀝瀝的秋雨又點點滴滴打在詩人的心頭,真是秋雨似歸愁.一歸愁勝秋雨,愁上加愁。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對愛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詩人本是形單影隻、愁緒滿懷,”何當共剪西窗燭“一句轉眼出現了夫妻對坐、喜笑顏開。夫妻二人面對紅燭說不盡的心裡話,道不盡的別離情。紅燭結出燈花,剪去再談,記不清剪了多少次新也說不盡平生的苦辣酸甜。詩人在此時即使仍處於秋雨連綿、燭影搖曳之中,也會在緊皺的眉頭上出現幾絲笑意在即將燃盡的燭焰裡閃起幸福的火花。透過這種意象的飛躍,透露出詩人的苦與甜、愁與樂。所以“共剪西窗燭“雖只五字,但其中卻蘊含著纏綿悱惻的深情摯愛。

最後一句”卻話巴山夜雨時”其中關鍵在一個以“話”字。“話”字使詩人又從意想又回到了現實。不僅使詩人思歸懷遠的幽情進一步得到深化、昇華;而且亦極大地豐富了全詩的內容。

初讀此詩,還是懵懂,只覺得美,不解其中意。直到那年初春,我在滿洲里,等那北地胭脂南下,不知何時能“春來桃李又芳菲”,才體會到這種心情。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對愛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縱觀全詩,表達了詩人盼望能儘快和妻子在家團聚、秉燭夜談、互訴衷腸的迫切心情和對妻子深深、無限的思念之情,關於詩歌首句中的“君”當時是否還在世,已成歷史,難以確知。但無論是在世的妻子來信問詩人回家的日期,還是詩人用假設已經去世的妻子問自己“歸期“的寫作方式來作詩,都只是後一種情況的感情更顯得深刻與珍貴罷了。

一般來講,詩歌應力避重複,但李商隱卻絲毫也不忌諱,全詩正是透過兩個“期” 一個“漲“,兩個“巴山夜雨”,一個西窗紅燭,用象徵與迂迴往復、盤旋深人的手法,將詩人困頓的政治際遇,生平中的悲歡離合,思想深處的痛楚和創傷,形象而纏綿地呈現在乾乾萬萬讀者眼前,這也是該詩成為歷來被奉為經典、至今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冬青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