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具體如何做?

苦者無我是什麼意思

世間許多人,總希望佛菩薩們保佑自己,性命無憂,富貴常在,平安喜樂,身心清淨,沒有種種痛苦、災難,並以此為信仰的前提。

好似只要信佛拜佛,一切不如意會過去,幸福的日子就會來臨。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佛將“常、樂、我、淨”斥為四顛倒

,你所求的,正是佛希望我們摒棄掉的妄想!

佛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具體如何做?

佛法是解脫之法,何處求解脫?依止三十七品修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受、心、法四念處,當你明白佛說“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時,解脫之道就在眼前。

那麼,具體該如何觀照這四念處呢?

《念處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如是聞,有一次佛帶著諸弟子游行到十六大國之一的俱盧國一個叫康摩薩單摩的地方。

彼時,許多佛弟子垂垂老矣,擔心自己不得涅槃,又有許多弟子本就出身外道,一直奉行著外道的修身之法。機緣時至,佛乃為求一乘之究竟解脫涅槃者而說四念處之法。

佛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具體如何做?

佛告訴諸弟子,要從身、受、心、法四念處求解脫。

如何觀身?觀身不淨!

佛告諸比丘,你們或行於山林,或棲止樹下,或坐或立,或呼或吸,應當明白一切感知的提前是我們的身體。因此,我們要了解世界,觀照認知世界,首先要觀照認清自己的身體。

而我們的身體,從頭至足,看似精緻殊妙,其實內在充溢著種種不淨。眼有淚、鼻有涕、耳有膏、口有唾,美好的食物過我們的五臟六腑,排出來的是大小便等汙垢之物。我們的身體究竟有多麼骯髒呢?活著的樣子是假象,人死之後,皮肉腐爛,各種不淨之物從體內鑽出來。

我們的身體如此,這個世界何嘗不是如此,觀身不淨,所以我們不要執著身體與性命。

佛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具體如何做?

如何觀受?觀受是苦!

佛告諸比丘,你們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觸,於內於外,無非苦、樂二受。你所感受的快樂是暫時的,世上沒有不變易的東西,縱使外在沒變,你的心不可能一直有那份滿足感。

相反,唯有苦是不變的,人生在世不稱意者有八苦,任誰也躲不了。觀受是苦,所以我們不應該執著個人的六識所受,要學會斬斷七情六慾。

佛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具體如何做?

如何觀心?觀心無常!

佛告諸比丘,人在不同的情景下會生出“貪慾心、瞋恚心、痴愚心、攝心、散心、高廣心、上心、定心、解脫心”等等三百二十心,每一個境不一樣,每一刻的心也不相同。哪怕外物不變,我們的心總在變,故所得的認知也時時在變。這就是無常。

心隨境易,境隨心轉,故人生八萬四千煩惱,不得解脫。

佛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具體如何做?

如何觀法?觀法無我!

佛告諸比丘,觀凡夫一切心行,不出五蘊。色、受、想、行、識,皆因有“我”。認為萬物都有一種“自主自在的心性”,其實這就是一種“我執”。把自身意識投射到外在,以增強對自身心性的認同感。

如何做到觀法無我呢?具體就是七覺支。1、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2、擇法覺支,依智慧能選擇真法,捨棄虛偽法。3、精進覺支,精勵於正法而不懈。4、喜覺支,得正法而喜悅。5、輕安覺支,指身心輕快安穩。6、定覺支,入禪定而心不散亂。 7、舍覺支,心無偏頗,不執著而保持平衡。

佛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具體如何做?

佛陀教戒弟子,佛八萬四千法門,若能依四念處修行者,可獲阿那含不還果位。

故事的最後,佛如是說:“諸比丘!於此,

為有情之淨化,愁悲之超越、苦憂之消滅、正道之通達、涅槃之作證,有此一法,即四念處也。

——————

歡迎關注七葉君,更多悠視角的另類佛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