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覺白睡了?

“昨天做了一晚上的夢,睡眠質量好差啊!”

“明明睡夠了8小時,為什麼醒來以後卻跟沒睡一樣,反而更累了呢?”

是不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些情況,這跟做夢到底有沒有關係呢?夢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嗎?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正確答案吧!

夢是每個人睡眠中都會有的經歷,一般情況下每一夜大約會有4至6個夢要做,但清晨醒來時有的人常常記不住自己的夢境;有的人甚至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做夢;也有一些人做了一晚上夢後,總會感覺沒有睡好……

做夢=覺白睡了?

夢的記憶程度主要取決於醒的時間

人在入睡以後,大腦也進入了休眠狀態,但有一小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是做夢的基礎。

人的正常睡眠週期分兩個時相: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和快速眼動睡眠期,兩者交替出現,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週期,每晚通常有4~5個睡眠週期,每個週期90~110分鐘。

做夢=覺白睡了?

大部分人的夢就是在快速眼動睡眠期時發生的。此時睡覺的人眼球會快速上下左右地動,腦電波頻率變快、振幅變低,同時還表現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肌肉鬆弛,以及眼球不停地左右擺動。

設想一下,我們在睡眠過程中正在經歷快速眼動睡眠期時,如果被突然喚醒,那麼我們對夢的記憶會比較清晰,能夠描述生動形象的夢境情節。但是如果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被喚醒,往往不能清晰回憶自己的夢,即使有做夢的體驗,但生動性差,無法陳述具體的夢境情節。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夢能夠記憶,而有的夢不被記憶的原因之一。

做夢=覺白睡了?

因此,如果早上醒來時處於非快速眼動階段睡眠期,我們是很難記住自己的夢的。如果在夢裡受到突然的刺激醒來,那時正處在快速眼動睡眠期,就會記得夢境。

新研究發現

大腦會選擇主動“忘卻”夢

近年來,科學家在研究睡眠與記憶之間的關係上,透過研究證實人在做夢的時候,大腦會選擇主動“忘卻”記憶。

人在快速眼動睡眠期時會做各種各樣的夢,此時有一種叫做“黑色素聚集激素”(MCH)的物質開始展現活性,它能夠促進食慾,也和睡眠的調節有關。啟用MCH神經元,會對記憶產生抑制作用。也就是說,在產生夢境的睡眠階段,大腦恰巧會抑制記憶的形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所做的夢,在醒來後往往都記不住的原因。

做夢=覺白睡了?

夢會影響睡眠質量嗎?

其實並不會!相反,做夢本身是保護睡眠的機制,是潛意識中願望的表達,對睡眠是有利而無害的。

根據睡眠週期,人一個晚上可以做4~5次夢,但總時長不會超過2個小時,所以每晚入睡時間並不少。可以說不是做夢影響睡眠質量,而是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影響了睡眠質量,讓人記得夢境,感覺自己經常、頻繁做夢。

做夢=覺白睡了?

比如精神壓力過大導致做一些噩夢,使人從睡眠中驚醒,醒後又很難再入睡,大腦得不到休息反而疲勞。還有神經衰弱的人往往入睡困難,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被惡夢驚醒,導致白天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甚至還會由夢產生疑病症和焦慮症,加重病情的發展。

科學家曾做過一些阻斷人做夢的實驗,即當睡眠者一出現做夢的腦電波時,就立即將其喚醒,不讓其夢境繼續,如此反覆進行。

結果發現,對夢的剝奪導致人體出現了一系列生理異常,如血壓、脈搏、體溫以及面板的電反應能力增高,植物神經系統功能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易怒、感知幻覺、記憶障礙、定向障礙等。

做夢=覺白睡了?

所以,夢還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調節作用。如果剝奪快速眼動睡眠,人壓抑在潛意識中的願望不能被實現,則容易產生一系列情緒或心理問題。所以,做夢不但不會影響睡眠,反而有利於身心健康,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做夢=覺白睡了?

睡眠質量差,試試這4招

做夢=覺白睡了?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