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為了保護至少現在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當然馬斯克說要移民火星,雖然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近年來全世界都提倡環保主義理念,並拿出了實際行動,汽車新能源化便是其一。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汽車的新能源現在說來大概有三種,電能、太陽能和氫能。

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早在1880年誕生。因為石油危機,也因為排放法規以及交通能源戰略轉型,都催生了電動汽車掀起多次熱潮。

近年來中國引領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在國家能源戰略政策的推動下。湧現了大批新生電動車企,也促使老牌燃油汽車廠家變換賽道。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其實除去響應國家政策來講,燃油車也沒那麼不好,新能源車也未必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算到現在,電動汽車誕生了140年。歐美國家包括日本不積極投入,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研發技術實力不夠,而是考慮到和燃油車相比而言的用車侷限性。日本車企可以說是執著於技術開發創新了吧,什麼轉子發動機,創馳藍天技術,水平對置發動機……可豐田、本田、日產到目前為止主力電動車還是可油可電的混動車型。特斯拉是唯一暢銷全球的純電車,最初的誕生造價也是不菲,好似名流富人的大玩具。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特斯拉給人的感覺好似一項風投。可以帶你進入科技互聯智慧的雲端漫步。也可以一把將你拉入地獄,永不復生。從最初的富豪購買駕駛特斯拉自燃身亡到目前為止都仍不斷出現的剎車失靈,隱私資料上傳,軟體未及時更新引起車不能動彈等事件,讓人覺得禍福在旦夕之間,孫悟空是逃不出如來佛翻雲覆雨的手掌心。一句話,車的終端控制權利不在自己身上,哪怕你身為特斯拉的車主。

如果一味盲目奔著一個“省”字去買純電車也許會事與願違,得不償失。保險費用高、維修費用高、終身電池質保也不是無條件、保值率低,帶來暈車的感覺、續航的焦慮種種讓你用起來思想負擔遠遠高於燃油車。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不增加時間成本,高效出行也是節能的一種,這一點是純電車型的明顯短板。即使有如小鵬汽車一樣的換電站,這個密集設點的運營成本絕對不會低。

當然純電車特別是AOO級微型車在市內短距離範圍內跑確實受用,用電省,駕駛起來靈活,除去啟動時幽靈般的嗚嗚聲,坐在車裡也安靜,外觀造型相對燃油車而言可以有更豐富的變幻空間。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人們都以為混動車型是燃油車型向純電車型的過渡,遲早會被淘汰。就有如中國從封建社會直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混動車型就好比想要摒棄的資本主義社會。要講的是純電車型要做到燃油車一樣的萬能,這個混動車型的跨度時間不會短。對科技新技術的嚮往是好的,適用於日常生活卻是最重要的。

無論插電混動車型還是油電混動車型,想來未來漫長歲月中,會是消費者樂享新能源的主力車型。人們一度認為增程式電動車技術落後,一個字Low,可是就國內的增程式電動車來講,從理想one到嵐圖free到問界M5、問界M7再到深藍SL03等。不管你看不看好,時間以及消費者的用車實踐證明了它存在的必要和切實有用性。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當然我們可以暢想L4級以上的全自動智慧駕駛。事實上特斯拉至少也在廣告宣傳片上做到了這一點。國內的智慧駕駛系統現在較先進的一步做到了相應城市的道路協同。可是真正講到全自動概念的駕駛。也許不只是汽車自身的智輔駕駛系統能力能不能達到,決定性的因素還在於道路交通系統會不會足夠先進完善,如飛機在天上飛行或火車在地上奔跑一樣,路線時間規劃需要精準合理不會發生交叉碰撞事件。

太陽能汽車聽起來還是蠻美好的一件事。自然光源成本低只需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完全無汙染。可這完全得依靠老天的臉色出門。如果在日照充裕的高原沙漠地區,一年四季中白天有百分之七八十時間接受日光浴,這個看起來好像可行,不過想來也只能當做輔助用車。太受地域環境限制的動力能源必定只是小眾群體的消費市場。馬斯克旗下擁有太陽能公司,不過他自己也說,可惜晚上沒有太陽,利用太陽能最低效的領域就是汽車。作為意味著科技創新的概念車還是不錯。如果真量產,會有多少人去買呢?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氫能源一直是人們理想的汽車終極能源。目前豐田已手握大部分技術專利,今年廣州車展上,豐田展示了“氫擎版”的巴士。官方宣稱,其加氫5分鐘,續航可達850km,極限續航測試中能跑到1360km。這個補能速度和續航看起來完美。

但是,一者造氫成本高,目前我國氫燃料成本在60元~80元/kg。二是儲存成本也高。存氣罐要求高不說了,你看氫氣球都那麼容易爆炸,高壓儲氫罐爆炸時的誇張狀態就可想而知,安全係數實在低。開在路上就好比背了個炸彈,能讓人不怕?再者造一個加氫站,成本也不低,800—1200萬勝過一個換電站500萬。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氫燃料汽車無法大規模普及。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說發展了百年的燃油車。在燃油車技術上,歐美日老品牌廠家具有時間積累沉澱下來的技術優勢。而我國車企要實現彎道超車,在全球汽車市場取得話語權就必須得依靠電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因為在我國石油需要進口,而電能並不需要,從能源戰略國策上提倡推動電動車的發展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就單純的用車來講,燃油車自身的眾多優勢也是新能源車無法取代。隨加隨走的高效便捷性,不同的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感受加上匹配不同的變速箱和不同的調校,帶來差異化的駕控樂趣,不同發動機各自的聲浪,都令車擁有不一樣的魅力。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大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爆發出的威猛動力彰顯出汽車的機械屬性和力量感來。試想眾多的汽車拉力賽,動力若都改成了電動會多麼的無趣。也許我們對於汽車除了交通工具層面上的意義,心理上的需求不是理性的資料可以填補,感官上的一些因素,包括視覺、聽覺會帶來更大的衝擊力,能真正實現速度與激情的雙向滿足。

讓燃油車退出歷史舞臺,埋葬百年來的技術研發成果前景並不明朗,至少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一場汽車燃料能源PK下來誰勝誰負?

還是那句話,存在即合理,順應汽車自然的發展規律,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購,尊重每一款車的存在,珍惜每一種動力能源的車帶給我們的不同駕駛體驗和樂趣,讓其幫忙我們更好地去生活或許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