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海蒂和爺爺》的第一個鏡頭讓我記憶猶深:一個女孩蹦蹦跳跳走在草地上,時而摸草,時而嗅花,走到盡頭看著遠處的高山,天空飛過一隻雄鷹,女孩伸開手臂想要擁抱雄鷹,擁抱天空。女孩正愜意享受美妙大自然時,一個喊聲打斷了她的遐思。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短短一分鐘,我們知道了這個叫海蒂的女孩天性浪漫自由,喜歡山水,喜歡天空大地,所以姨媽把她扔給爺爺,爺爺讓她滾的時候,她不害怕,反而找到羊圈摟著山羊睡了一晚,若沒有羊圈,海蒂也許會席地而躺,因為她如此喜愛大自然,如此討厭被束縛。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曾提過這樣一個教育理念“自然養育”,指的是父母養育孩子要順從孩子天性,尊重孩子個性,同時要多帶孩子親近自然,擁抱自然,這樣孩子的心靈和身體才能得到自由舒展。

就像盧梭在《愛彌兒》一書裡說的:“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兒童是有它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窮養的海蒂來到富裕的克拉拉家,卻過得如履薄冰,整天悶悶不樂,甚至患上了“夜遊症”。而貴族千金克拉拉來到風景如畫的阿爾卑斯山,不但天天滿面笑容,甚至連腿疾也意外痊癒。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為什麼她們換個地方,就像換個人?因為她們原有的教育中都少了“自然養育”。

先說說海蒂,海蒂在克拉拉家吃穿不愁卻心情抑鬱的原因如下:

1、壓抑了天性

從電影第一幕,我們就知道海蒂是大自然的孩子,只有在大自然中,她天真浪漫的本性才能得以施展。

自由散漫的海蒂來到規矩眾多的克拉拉家,被女管家諸多管制,吃飯有規矩,睡覺有規矩,推開窗戶竟然看不到山,這一切都嚴重束縛著海蒂。

聽僕人說那邊高塔可以看到山,海蒂滿心興奮跑過去爬上塔頂,映入眼簾的卻是無窮無盡的房子,山的影子都看不到,失望至極的海蒂回去就患上了夜遊症,日日想著回到阿爾卑斯山。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有些孩子明明內向害羞,卻被父母逼著參加各種演講活動,父母美其名曰“鍛鍊孩子”,卻不知道孩子內心多痛苦。

有些孩子明明活潑好動,卻被父母以愛之名逼著去參加一些需要保持安靜的活動,比如“圍棋、書法”,這樣孩子不僅學不到東西,還痛苦不堪。

所有壓抑孩子天性的教育行為都不是真的愛孩子,不過是“以愛之名”在戕害孩子。

2、 違背孩子個性

海蒂是不受束縛的女孩,再怎麼努力受教育,也很難成為克拉拉那樣的貴族淑女,因為她個性使然。

《發現孩子天生氣質》一書裡說:“每一個獨特的生命,都需要獨特的養育。”

富裕的克拉拉偶爾來到戶外,感受下大自然可以,但如果讓她像海蒂一樣,整日光著腳在阿爾卑斯山放羊,估計克拉拉很快也會抑鬱。

所有試圖違背孩子個性的養育方式都不會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和快樂,只有尊重孩子的個性,並加以引導,才能成就孩子。

前幾天有個新聞,杭州六年級男孩小胖不愛學習,就愛做飯,每天放學回家為父母做晚餐。然而他的父母卻愁眉苦臉,因為小胖成績總是班級墊底,數學曾考1分。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小胖媽媽很著急,覺得長期做飯沒啥大出息,希望小胖可以收心好好學習。但小胖卻表示自己一看到書本就頭疼,不如做飯有趣。

孩子興趣明明不在學習上,父母卻非要硬逼孩子學習,況且有的孩子適合讀書,有的孩子不適合讀書,讀書也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而且“條條大路通羅馬,365行,行行出狀元。”

父母要學著尊重孩子的個性,順勢而為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成長,快樂的長大。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對於海蒂這類孩子,父母怎麼做?

1、 尊重孩子

世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閃光點。

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帶著讚美的心,欣賞的眼光去發掘孩子的閃光點。

如果孩子是一條魚,就不要期待著他一飛沖天,讓他在海里自由自在嬉戲,也是一種成就。

如果孩子註定不是學習的料,與其苦逼學習,不如發現孩子的特長興趣所在,讓孩子走出另外一條康莊大道。

2、 放下焦慮

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教育綜合焦慮指數達到67點,整體處於比較焦慮狀態。尤其在孩子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

隨處可見的中國式教育焦慮“我給女兒報了5個補習班,你家孩子報了幾個補習班?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我跟你說,不上早教不行。你兒子英語啟蒙了嗎?我兒子都可以和老外對話了。”

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怎麼都比不完,況且你的全力以赴,可能只是別人的日常。

所以不如放寬心,把目光投注在孩子身上,不攀比不死命追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步伐慢慢走。

3、 接納孩子的平凡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林清玄說,人生中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別人比較。

為人父母最自討苦吃的做法就是總拿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比成績,位元長,比學校,什麼都比,越比越覺得孩子事事不如別人。

父母總覺得孩子是人中龍鳳,只要努力,只要肯拼,沒什麼做不到,但事實上有很多事不是努力了就可以。

其實,只有1%的孩子會真的登上峰頂,99%的孩子都將歸於平凡。而父母寧願活在那1%的幻想裡,也不願直面孩子的平凡。

這個時代鼓吹精英教育,信奉金錢至上,但父母依然有選擇,我們可以放棄逼孩子念名校,走獨木橋,畢竟孩子的健康、快樂的成長比成功重要。

學著接納孩子的平凡,引導孩子在平凡的生活裡,過出不平凡的滋味,才是父母需要做的。

海蒂的姨媽認為海蒂在山上缺吃少喝,過得很辛苦,所以把海蒂送到克拉拉家做陪讀,希望海蒂可以過上好日子,變成小淑女。可天性自由的海蒂只適合生活在大自然中,做一個自由自在的野丫頭。

再來說說克拉拉,為什麼富裕的克拉拉也不快樂?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缺少父親的陪伴是原因,但長期被圈養在屋裡,與大自然隔離才是重要原因。所以,克拉拉是患上了“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是由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來的一種現象,即現代城市兒童與大自然的完全割裂。

“自然缺失症”產生的原因

1、 父母忙碌

克拉拉母親死後,父親整日外出,根本沒時間陪她外出遊玩,再加上腿腳不便,克拉拉只好整日悶在屋裡,鬱鬱寡歡。

而現代社會城市的那些孩子,由於父母平日忙工作,碰到假期,父母又想在家多休息,於是孩子只能整日呆在家裡,而且獨生子女多,無人作伴。

2、 電子產品的盛行

電子產品慢慢的成了孩子的“電子保姆”,父母樂得清閒,孩子也玩的有趣。

長期沉浸電子產品的孩子,沉溺於幻想中,慢慢的就不想外出走動,只想宅在家裡看手機、玩電腦,與大自然越來越遠。

“自然缺失症”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疾病,但孩子長期與自然隔離,很容易孤獨、抑鬱、暴躁,嚴重的甚至會患上心理疾病。就像克拉拉,雖然擁有一切,但卻形單影隻,孤獨寂寞。所以海蒂走時,一向溫和的克拉拉竟然怒氣衝衝摔了餐具,還把自己關在屋裡不出來。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那麼,如何改善“自然缺失症”

1、 多帶孩子親近自然

生命源於自然,孩子應該擁有自然生長的環境。所以父母有機會帶孩子多出門走走。

時間允許可以帶孩子去近郊山水走走看看,時間不允許就帶孩子去附近公園轉轉。

再不濟,帶孩子到小區花園裡,看看螞蟻看看花草,也是讓孩子親近自然的好辦法。

奶奶帶著克拉拉去阿爾卑斯山看望海蒂,來到阿爾卑斯山的克拉拉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躺在乾草上,跟著海蒂一起用大碗喝羊奶,和小羊嬉戲玩耍,甚至跟著海蒂去放羊,連腿疾也意外痊癒。

親近了自然的克拉拉一掃往日心裡的陰鬱,人也變得開朗起來。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窮養的海蒂,富養的克拉拉,都不能少了“自然養育”

但是,對於富養的克拉拉,讓她長期呆在山上,像海蒂一樣光腳放羊,山泉水洗臉,大碗喝羊奶,她肯定無法忍受,因為她的天性註定她不是自然的孩子,只適合偶爾來到自然,親近自然,釋放下緊繃的心。

2、限制孩子玩電子產品

美國摩爾教授說:“多媒體給人的體驗是間接的,替代的,失真的,雙感官(只有看和聽,沒有觸控),而且是形式單一的。”

經常玩電子產品,很少親近自然的孩子,不自信不敢創新,還容易暴躁焦慮。而那些經常親近自然的孩子,卻開朗樂觀,還富有愛心。

因而父母要限制孩子玩電子產品,當然不能完全杜絕。手機電腦對孩子來說,不僅是玩具也可以用來學習,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教育有方。

雖然教養孩子沒有一定標準,但無論富養還是窮養,“自然養育”都是必須的,為人父母要順應孩子天性,尊重孩子個性,多帶孩子親近自然,感受萬物。

我是唯媽養娃,家有三歲女寶一枚,養娃的路上有歡笑有淚水,想跟我一起分享你的養娃趣事,或者聽我分享養娃趣事,請關注我,一起哭一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