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只想待著,不想工作怎麼破?看看陳丹青的回答

優秀的人會經常體驗到心流,米哈里在演講上說起一位鋼琴家集中精力創作曲子時心中有種狂喜的感覺,下筆如有神創作出完整的曲子。

心流不分人群,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工廠流水線工人,都能體驗到心流。

心流的產生54%來自於工作,帶著熱愛去工作,自己對待工作的感情會不一樣,取得的成績也就不一樣。

年輕人只想待著,不想工作怎麼破?看看陳丹青的回答

米哈里講了一個真實故事:裡柯是工廠的工人,在一條裝配生產線上工作。他每完成一個單元,規定的時間是43秒,每個工作日約需重複600次。非常枯燥又繁重。但是,這樣的工作裡柯做了5年,一點兒也不膩,還覺得很愉快。

秘訣就在於,當他工作時,

他把自己當做奧運選手一樣要求,他時常想著如何打破自己的記錄。相信你在工作時,也出現過這樣的感覺,就像一股洪流帶領著自己前行,工作越做越順手,結果超預期完成,內心充滿成就感。

心流帶來一種新發現、一種創造感,把人帶入新的現實。促使一個人有更好的表現,使意識到達過去做夢也想不到的境界。

年輕人只想待著,不想工作怎麼破?看看陳丹青的回答

心流構成要素

米哈里在研究物件中發現,在任何活動出現體驗心流的人感覺都是相似的,構成心流的要素是:

確定目標及時反饋、保持專注、知行合一渾然忘我。

1、確定目標

2006年的談話節目《圓桌派》有一期主題為“待著,不想工作怎麼破?”陳丹青一針見血說出答案:“年輕人不是不想工作,是不想上班,工作是喜歡的,是不喜歡在那種組織化的環境下工作。”

年輕人只想待著,不想工作怎麼破?看看陳丹青的回答

工作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底氣,當我們沒有能力獨立門戶的時候,只能公司給予自己經濟來源,年輕人之所以煩躁上班,說到底就是

想自由發展不被約束

如果你在猶豫離職,可以在紙上對工作的不滿一一列出來,同時寫下這份工作帶給自己好處,檢查離職和留下利弊,確定自己是因為

情緒不想上班

,還是

真正想離職

網際網路把所有人成功的一面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覺得上班就是在浪費時間,我們只是在混吃等死,我們永遠都不會有成功的那天,努力根本就沒有意義。

身為猶太人,出生於奧地利的美國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維克多·弗蘭克爾,曾在“二戰”期間被關進納粹德國的死亡集中營,飽受凌辱、歷盡酷刑,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處在狹小的囚室裡,忽然有一種全新的感受充斥在他心裡。

他設想了各種各樣的情況,他想象著自己從死亡營獲釋後的情景,想象著自己如何在講臺上給學生講述從這段痛苦的遭遇中學得的寶貴經驗,又如何透過膚淺的客觀環境去用心靈的眼睛感受自己的境遇。

他意識到,對於物質環境,納粹享有決定權和一定的自由,但是他自己享有著更偉大的自由——他強大的內心力量可以幫助他實踐自己的選擇,超越納粹的禁錮。

年輕人只想待著,不想工作怎麼破?看看陳丹青的回答

他從集中營出來後把過去的種種寫成書,名為《活出意義來》。在書的序言裡說:“

不要以成功為目標——你越是對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錯過它。因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須因緣際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並把自己置之度外時,意外獲得的副產品。”

把成功人士當作目標記錄在筆記本,列出他們的成功之處,衡量自己跟成功之間的距離。當然,你不會因為成功就幸福,但會因為你創造了對成功的認知,而感到幸福。

你需要看到的不是優缺點,而是下一次怎麼做更好,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長恰恰是進入心流的必備條件。

剩下的明天接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