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堂熱評|買賣“死亡證明”的鬼生意必須嚴打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部分平臺,只要花上幾百元,就能輕鬆買到“私人訂製”的偽造重要文書,280元一張“居民死亡醫學證明”,120元一張“火化證明”,450元一張“病危、病重通知書”……甚至有賣家表示“全國哪裡都能開、各地公章都能蓋”,幾百元就可以“假死”令人不寒而慄。

作假本是件隱秘的事,可如今偷偷摸摸的行當竟然還明目張膽拿到檯面上進行交易,甚至活著的人還可以幫你“假死”,讓人不得不懷疑自已的想象力,這世間究竟還有什麼不能造假?這也讓人開始疑惑,到底是哪些人希望自已“假死”,“假死”有什麼好處?記者在深入調查中發現,“死亡證明”被用在了不少非法環節。偽造證明“用途廣泛”,上網騙籌款,騙保騙繼承權,逃避刑責等等。比如有的用於逃避法律責任:某地一男子為逃避刑罰給自己辦死亡證明,案件中的男子騙取他人錢財192萬元後被查處,決定從網上購買偽造的“死亡證明”“火化證明”,從而達到人死案銷目的;某地一女子購買“死亡證明”逃避刑罰11年最終落網。這些人雖然活著,期待著“死”一回是騙取不正當利益甚至逃避相關責任,但令人心驚的是,自已“被死亡”的可能性也極大,到時候又如何證明自已還活著呢?

從假文書網購之便捷,可見目前造假成本的低廉,以及背後“灰產鏈條”的成熟。買賣偽造的“死亡證明”等文書,從法律上來說,輕則可能受到治安處罰,重則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平臺上的這些商家明知故犯,經營著這門讓人匪夷所思的“鬼生意”,無外乎還是利益驅使,貪字作祟,但它所帶來的危害卻不容小覷。透過網路買賣偽造的“死亡證明”等重要文書,嚴重破壞了社會誠信,助長違法犯罪,給社會帶來不可測的風險。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嚴打。

公安機關可以順藤摸瓜,依法查處相關賣家和買家,提高買賣“死亡證明”等偽造文書的違法成本,讓相關人員不敢為、不能為。有關部門也當加強平臺監管,壓實主體責任,讓平臺守土有責,才能避免打擊治理後不法商家換個“馬甲”捲土重來。否則,平臺也需負起失察之責,承擔相應的處罰。與此同時,還需建立統一的文書資訊管理系統,解決各類文書名稱、制式因時間、行業、地區、級別不同而存在差異的問題,儘快實現資訊共享,讓不法分子沒空子可鑽,讓買賣“死亡證明”的鬼生意徹底關門。

聽堂FM-成都新聞廣播評論員 申焱

【來源:成都廣播網_本地要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