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畫像都是“大肚將軍”,肌肉都看不到,這樣如何上陣殺敵

中國在19世紀鴉片戰爭時期之前基本上一直處於冷兵器時代(宋朝開始雖有火槍但並未大肆武裝軍隊),打仗要靠士兵們真刀真槍的廝殺。在這樣的時代,武將們的武功肯定是出類拔萃的,我們最熟悉的武將應該就是三國時期的關羽張雲和隋唐時期的程咬金秦瓊等人了。

古代武將畫像都是“大肚將軍”,肌肉都看不到,這樣如何上陣殺敵

經過考古研究,我們能看到很多古代武將的畫像,不免會產生一些疑惑,因為古代武將和我們現代社會八塊腹肌的健美冠軍的差距有點大,畫像中的很多武將別說肌肉了,有一些武將甚至有小肚腩,例如隋唐名將秦瓊在畫中就是一個大腹便便、膀大腰圓的“胖子”,頗有點“油膩大叔”的感覺,這樣的武將真的可以上場打仗嗎?

這些武將其實並不是胖,而是壯碩。在尚武的時代裡,“五分壯碩,三分魁梧,兩分微胖”可以說是當時的型男標準,從“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到“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的張飛都是相似的國字臉,肥下巴,虎背熊腰的形象。除了審美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原因導致這些武將變得壯碩。

古代武將畫像都是“大肚將軍”,肌肉都看不到,這樣如何上陣殺敵

飲食和鍛鍊習慣

現代健美冠軍的肌肉都是在健身房使用專業器械,再加上特意的飲食搭配才練出來的,但是古人可沒有這個條件。古人強身健體的方式其實相當簡單,那就是多吃多練,根據《宋史》記載,在宋朝的時候人們就會透過舉石鎖石墩這樣的方式來訓練整體力量。久而久之,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壯碩。

古代武將畫像都是“大肚將軍”,肌肉都看不到,這樣如何上陣殺敵

需要脂肪提供能量、抵禦寒冷

按照唐朝的工藝來考量,《舊唐書》中唐朝律法規定士兵使用的長陌刀就至少要15斤重,步兵的甲冑至少要29。8公斤,這還是持刀步兵的標準,持槍士兵的武器和甲冑加在一起都已經超過60公斤了。身為武將,身上鎧甲和兵器就更加重了,《三國志》就寫過,武聖關羽的青龍刀大約有82斤重,更不用說使用斧、錘等重型武器的武將了。

上戰場廝殺靠的主要就是耐久力,爆發力其實只是實力考量較小的一部分。冷兵器作戰通常都要打上很久,試想若是沒有充足的體脂肪來提供能量,如何能支撐得住?古人作戰經常要長途跋涉,需要極好的耐力和耐餓能力,這都是脂肪厚重帶來的好處。

自古以來西方的遊牧民族一直會騷擾中原,漢唐等朝代經常要派遣武將去沙漠打仗,沙漠的夜晚是非常寒冷的,古人又沒有很多的棉服御寒,自然需要靠厚重的脂肪層禦寒。

古代武將畫像都是“大肚將軍”,肌肉都看不到,這樣如何上陣殺敵

武將們的飲食習慣

當上將軍之後免不了要開慶功宴或是犒勞軍士,這樣的活動將軍們通常都會大口喝酒大碗吃肉,暴飲暴食之下很容易變得大腹便便。

古代武將畫像都是“大肚將軍”,肌肉都看不到,這樣如何上陣殺敵

其實到了現在我們也能發現在電視節目中那些能夠拉動汽車舉起巨石的大力士們都是這樣虎背熊腰的壯漢,肌肉線條不明顯絕不代表沒有力氣。古代武將雖然不像電視劇中那樣瀟灑,但是他們也為了保家衛國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值得我們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