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招誰惹誰了?為何老被黑

微波爐是一種利用微波加熱或烹飪食品的現代化烹飪工具,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足夠安全。但是,不知什麼原因,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人出來製造有關微波爐的謠言,說微波爐加熱會造成食物的破壞甚至致癌,等等。

微波爐招誰惹誰了?為何老被黑

微波爐是一種便利的食品加熱和烹飪的工具

前段時間,又出現了一起關於日本今年年底前將全面禁用微波爐的聳人聽聞的傳言(見下圖),但事實證明,這又是一起中傷微波爐的謠言。

微波爐招誰惹誰了?為何老被黑

在某平臺上看到的闢謠文:關於微波爐的謠言已被證實是子虛烏有

關於微波爐的不實說法貌似科學,套著科學解說的外衣,因此很具有欺騙性,讓很大一部分對微波爐工作原理不瞭解的人信以為真,因而忍痛拋棄微波爐這一現代化且非常便利的加熱和烹飪工具。

其實,只要瞭解下面兩個基本的科學常識,就不會被此謠言所惑,能夠分辨真假。

科學常識一:

電磁波的波長越短能量越大,越長則能量越小(頻率則反之)

微波是電磁波中之一種,其頻率範圍為300 MHz到3000 GHz,對應的波長從1 m到0。1 mm,依據波長單位又可細分為分米波、釐米波、毫米波和亞毫米波(0。1 mm,即100微米),微波爐所用的頻率為2。45 GHz,對應的波長約為1。22分米(屬於分米波)。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各類比該波長更小的電磁波,如,可見光,其波長範圍為390-780 奈米,比可見光中紅光的波長更長的是紅外線,其波長範圍為0。75微米到1000微米(1毫米),比可見光中紫光的波長更短的稱為紫外線,其波長範圍為10-400 奈米。電磁波中除了我們所知道的各種光、微波之外,還有波長更短能量更高的輻射(如X射線),它們之間在波長和對應能量上的相互關係可見下圖。

微波爐招誰惹誰了?為何老被黑

整個電磁頻譜上各種電磁波波長和對應能量之間的關係

因此,可以看出,微波爐工作用微波處於整個電磁頻譜波長較長的一端,相應的能量則較低。

科學常識二:

只有當電磁波的

能量

與分子內連線各原子之間的化學鍵的

鍵能

相當時才能使其斷裂,因而產生化學變化

根據推算,只有波長小到紫外線的波長範圍時,電磁波的能量才大到與化學鍵的能量相當的水平,也才能造成分子內化學鍵的斷裂,從而引起

化學變化

,或者說物質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變成了另一種物質。顯然,微波的波長(毫米到米級)遠大於紫外線(奈米級),自然不會使被照射物體發生化學變化。

瞭解了上述兩點,就可以對生活中所遇到的與電磁波相關的一些現象及其原理有所理解,比如下列現象:

現象一、

本文所涉及的微波爐,所用電磁波波長較長(分米級),被其照射的食物不會產生化學變化,因此也不會產生食物中原本沒有的所謂致癌物質。實際上,電磁波加熱食品依據的是其物理作用,即,在微波的照射下,食物中的極性分子(主要是水分子)會快速地震盪,彼此之間發生摩擦而產生熱,進而傳遞給周圍的其它分子,使食物升溫。

所以,

微波爐的工作原理實際上就是四種能量形式之間的三次轉換過程

,首先透過器件(磁控管)將電能轉換成電磁能,繼而在被加熱食品中轉換成水分子的動能,水分子運動時透過相互摩擦使動能最後轉換成熱能,用以加熱食品。

微波爐招誰惹誰了?為何老被黑

微波爐工作過程中四種能量形式之間的三次轉換

現象二、

微波爐之所以能真正發揮加熱作用還依賴於電磁波的另一個特徵:

波長越長傳播能力越強,越短則反之

。關於這一點,可以舉個形象一點的例子:路面上一個小石子,對步伐很大的人而言完全可以視而不見,不會產生任何阻礙,而對小小的螞蟻則形似一座大山,給它帶去巨大的阻力,也就是說,波長

(此處為步長)

越長,越過阻礙

(其尺度遠小於步長)穿透

的能力就越強。

所以,要想給食品加熱,首先電磁波不能在食物的表面即被阻礙而大量地衰減掉,必須容易地傳播進入食物內部,電磁能量才談得上被吸收並最終轉換成熱,而微波爐所用的分米波波長較長,具有足夠的傳播能力,也因此才能讓食物整體都被加熱(被熱透)。

微波爐招誰惹誰了?為何老被黑

5G開創未來,但也存在其傳輸能力差的弱點

生活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傳輸能力很重要的無線電(收音機、電視、發報機)、手機和雷達等等採用的都是微波,所以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5G採用的是微波中波長較短的毫米波,因此傳播能力較差是其弱點之一,也因此需要密度更大的基站分佈。

微波爐招誰惹誰了?為何老被黑

加入可遮蔽紫外線成分的防曬霜和防紫外晴雨傘

現象三,

紫外線波長短、能量高,大劑量或足夠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會對人體(尤其是面板)產生傷害(比如面板灼傷),所以才需要那麼在意遮陽,也所以才有防曬霜和防紫外晴雨傘等這樣廣受女性歡迎的商品,實際上原理很簡單,就是在防曬霜中加入了可以吸收或遮蔽紫外線的新增劑,在晴雨傘表面塗覆了一層含有遮蔽紫外線成分的塗層。

現代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我們應該充分且合理地利用它們,雖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但對其利和弊一定要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清醒的認識,不能一味地相信那些語焉不詳、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甚至帶有欺騙性的說法。

(圖中部分圖片或其素材來自網路,告知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