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方面讓孩子不再玻璃心

作為父母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

我們小時候吃得沒現在孩子精細,新衣服沒幾件,父母很少管我們,還時不時捱打捱罵。但我們還是好好地長大了,心理還挺堅強的。可是如今,我們卻發現現在的家長對孩子打不得也罵不得,生怕哪一句話說太重,傷了孩子,導致他們心理出現問題。

我們也經常在網路中看到有關孩子心理的一些負面新聞,那麼,為什麼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卻有更多的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呢?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安妮在《心理韌性:如何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一書中提到:現代的生活方式和長期慢性壓力,讓孩子的身體處於一種不利於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狀態。要想讓孩子能應對生活中不可預測的打擊,我們就要培養他們的心理韌性。

三大方面讓孩子不再玻璃心

安妮認為心理韌性是有生理基礎的,要想從困境中恢復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照顧好身體。接下來我們就從睡眠、運動和飲食三方面來說說如何照顧孩子的身體、增強心理韌性。

一、心理韌性需要睡眠來滋養

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會影響身體健康、認知能力、記憶力、情緒感受等,尤其是對孩子,睡眠直接影響大腦發育。

三大方面讓孩子不再玻璃心

睡眠,特別是快速眼動睡眠能夠幫助人們從壓力與創傷中恢復過來,而睡眠不足會讓人缺乏自我修復的能力。睡眠不足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控制力,容易患上多動症和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那麼,孩子需要多少睡眠呢?在2021年的時候,教育部門發出通知,規定了孩子的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要達到10小時,初中生要9小時,高中生要達到8小時。

然而,孩子的入睡問題令很多家長都頭疼,到了睡覺的時間,孩子卻還在上躥下跳,第二天該起床時卻怎麼也叫不醒。下面就來介紹幾個改善孩子睡眠的建議:第一,培養孩子規律的作息時間,保持生活節律;第二,白天多運動、減少午睡時間;第三,睡前不要攝入會導致興奮的含糖食品或飲料,可吃一些奶製品;第四,睡前半小時避免或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視等。

二、心理韌性需要運動來提升

說完了透過睡眠來增加韌性後,我們再來看看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運動使人快樂相比大家耳熟能詳。有研究發現,人在進行運動之後之所以能感覺愉悅,是因為在運動過程中釋放了大量多巴胺等生化物質,這些物質有助於減輕抑鬱,減少焦慮,從而改善情緒。

三大方面讓孩子不再玻璃心

而如今,很多孩子都沉迷於電子產品中,缺乏體育鍛煉。作為家長,我們要每天保持孩子進行至少一個小時的身體活動。

要讓孩子愛上運動,遠離電子產品,首先,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孩子樹立積極運動的榜樣。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運動或者做遊戲,讓體育鍛煉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空閒時間不妨帶孩子爬山、跑步、騎腳踏車等。平時多讓孩子接觸不同的體育專案,尊重孩子的選擇。

其次,在孩子運動這件事上,家長不妨減少功利性。孩子去打球,不一定就非要晉級,參加比賽,不要過於重視結果,要讓孩子充分享受運動本身帶來的樂趣。

三、心理韌性需要飲食來助力

生理學教授費爾南多曾說過:食物就像是一種影響大腦的藥品化合物。營養均衡的飲食可以保護我們的大腦免受損傷,預防精神障礙。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種能夠促進心理健康的營養素:

第一種是Omega-3脂肪酸。英國有項研究表明,孩子在攝入適量Omega-3脂肪酸後,閱讀和拼寫方面會表現得更好,行為問題也會更少。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三文魚、核桃和獼猴桃。

三大方面讓孩子不再玻璃心

第二種是葉酸、薑黃素。充足的葉酸可以有效減少抑鬱和認知障礙,而薑黃素可以減少阿爾茨海默病。菠菜、橙汁、酵母、咖哩、薑黃這類食物中就含有葉酸和薑黃素。

我們平時還要讓孩子多吃一些水果、蔬菜、魚類,多補充益生菌,減少垃圾食品的攝入,利用健康飲食來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心理韌性》這本書從9大方面講述瞭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韌性,而我們今天所講的只是其中的一種。心理韌性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素質,如何避免孩子出現“玻璃心”或成為“空心人”,讓他們在面對挫折時擁有打不到的力量,是我們家長的必修課。我們不妨讀讀這本書,學習如何引導培養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