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北京絕活兒,他在鼻菸壺裡反著畫出《清明上河圖》

這才是真正的北京絕活兒,他在鼻菸壺裡反著畫出《清明上河圖》

凝望櫃中珍藏的鼻菸壺,看得久了竟覺得難以挪開視線,它們如此晶瑩剔透,美侖美奐,壺中有江山美景,有英雄美人,甚至還能裝下東京汴梁那一整條繁華的街市,沒人知道它們是怎麼被畫進小小的壺中的。

誰料想,這壺裡乾坤還曾舞動過一個朝代,它可以代表一個人的身價、地位、儀表、禮節。在朝堂上,它是天子恩賞的器皿;在民間,它是王公貴族高階的消費品,甚至還可以成為疏通關係,賄賂升官的敲門磚。有關鼻菸壺的那些秘而不宣的絕技,使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直到30多年前,鼻菸壺內畫的技藝仍然是工美行業裡的秘密,一旦窺其門徑,便需守口如瓶,再也不能回頭。那年,一個19歲的年輕人決然走進鼻菸壺內畫的神秘世界,決定用自己的一生去探索這壺裡乾坤的玄妙與美麗。

鬼斧神工的技藝

這才是真正的北京絕活兒,他在鼻菸壺裡反著畫出《清明上河圖》

當年那位對鼻菸壺內畫一見傾心的年輕人如今已經52歲,他就是北京市一級工美大師,京派內畫傳承人高東昇,30多年錘鍊出他的一顆匠心,也造就了他安靜儒雅的個性,說話不急不緩,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從容的風度。

聊起19歲的那個決定,高東昇告訴我,他從未後悔過。1983年他考進北京工藝美術廠內畫組,在200多名考生中考了第一名,按照行業的規矩,一旦學習內畫技藝就得遵守保密原則,從此不能離開單位。高東昇自小學畫,畫技超群,當時高中畢業正準備考中央美院,卻不料,偶然間邂逅內畫,就像被攝去了心神,他稱那種感覺真如“一見鍾情”,至今仍覺有些不可思議,就那樣毅然決然地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內畫了。

這才是真正的北京絕活兒,他在鼻菸壺裡反著畫出《清明上河圖》

內畫技藝之難,曾被民間譽為“鬼畫壺”,因其有鬼斧神工之妙。泡一壺香茗,斟兩杯清茶,高東昇將鼻菸壺內畫的淵源向我緩緩道來。

鼻菸這玩意兒並非國貨,它是明萬曆九年(1581年)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入中國的,為了紀念此事,高東昇還特意創作了一個利瑪竇肖像的鼻菸壺。康熙初年鼻菸傳入宮廷,用來裝鼻菸的鼻菸壺也越發精美,由宮廷的能工巧匠製作,質地有瑪瑙、翡翠、掐絲琺琅、金絲鑲嵌等等,各顯奇姿,異彩紛呈。“別看鼻菸壺是個小東西,卻能彰顯一個人的身份地位,乾隆皇帝經常把鼻菸壺當作獎品賞賜給自己喜愛的大臣,鼻菸壺成為了當時社交活動中的名貴禮品。”到了雍正年間,已經有了“人人相見遞鼻菸”的文字記載,可見當時盛況。

由於皇帝的嗜好,使用精美鼻菸壺的風氣流傳到社會各界,深入到民間。市民百姓沒有很大的財力在鼻菸壺的材質上下功夫,於是創造了在價格相對低廉的玻璃質地的壺內繪製精美圖畫這一技藝。“人們不知道畫家是怎麼把精美的圖畫繪入瓶內的,因此把它稱為‘鬼畫壺’,認為只有鬼斧神工才能掌握這一絕技。”到了清代嘉慶年間,內畫鼻菸壺更加精美工細,它把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都能在小小的鼻菸壺上表現出來。

即使是高東昇這樣的京派內畫傳人也說不出到底是誰第一個創造了這手絕技,目前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個傳說。相傳,清代乾隆末年,北京有一位落魄文人,居住在一所破廟裡,生活十分拮据。然而,他又吸鼻菸成癮,實在忍耐不住,便找出過去使用過的玻璃鼻菸壺,用煙匙掏挖粘在煙壺內壁上的鼻菸。久之,在煙壺內壁上留下了道道紋理。廟裡的和尚看到此壺,受到啟發,便於誦經打坐之餘,用一根彎勾竹籤蘸上彩色染料,伸入透明的素玻璃鼻菸壺內,於內壁上繪畫,從而發明了內畫鼻菸壺。

眼力、心力和定力

這才是真正的北京絕活兒,他在鼻菸壺裡反著畫出《清明上河圖》

高東昇告訴我,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在鼻菸壺裡留下自己落款名字的工匠名叫“甘文恆”,生活在明末清初,其餘的有關這個人的一切都湮沒在時光中無可考證。2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有名的、無名的工匠把這項絕技艱難地傳承了下來。

清末民初,內畫鼻菸壺的製作發展到高峰。當時北京城出了一批技藝高超的內畫名家,周樂元、丁二仲、馬少宣、葉仲三並稱為京城“四大內畫名家”,這些民間藝人構成了最初的“京派內畫”。

其中葉仲三最負盛名,被公認為京派內畫的“祖師爺”,他曾居住在崇文門外花市地區,堂號“杏林齋”,他的作品筆法簡約古樸,色彩濃麗明快,俗中帶雅,別具一格。1954年,葉仲三的後人葉曉峰等被聘請到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京派內畫有了第三代傳人,就是後來成為工美大師的劉守本,而高東昇19歲考進北京工藝美術廠拜的師父就是劉守本,他成為了京派內畫的第四代傳人。

京派內畫作為一門手工民藝,以繪畫形式登上藝術殿堂,起步快,成就慢,熬得住寂寞和具備領悟力是唯一的捷徑。

“真的很難!”高東昇情不自禁地感慨,就是因為難,如今北京還在從事這門藝術的人不到10個,19歲初學內畫的高東昇,懷著一腔少年意氣,越難便越想攻克。師父給他一支筆、一隻壺,自己去揣摩苦練,別人視之為苦,他卻自得其樂。在整個廠裡,只有內畫組永遠是最乾淨最安靜的,他什麼都不想,天天練筆,捏筆捏得大拇指都腫了。憑著超級用功和天生的靈氣與悟性,高東昇用了三個月就基本掌握了內畫技巧,這是很多人數年也做不到的事。

內畫壺很小,筆是彎的,上色的順序都是反的,能練得提筆手不抖就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能把一條線畫直都需要很深的功力。繪畫時屏息靜氣,呼吸也要調整好節奏,稍一不慎出一敗筆,就要洗掉重畫。著色後的內畫不能改,若改就要全部洗掉重來,把金剛石或者鑽石粉灌入鼻菸壺,兌上水,搖呀搖,磨呀磨,3個小時後才能把已畫的畫面全部洗掉,這時才能提筆重新畫。

高東昇自己總結,內畫技藝需要眼力、心力、定力,缺一不可。小小空間揮灑筆墨詩情,纖毫畢現,需要極佳眼力;而膛徑狹窄,筆尖難以自如轉動,需要非凡的定力,才能一筆一筆細緻地皴染,層次疊現,栩栩如生;心力則讓人擯棄雜念,持之以恆,方成大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心裡喜歡,痴迷,才捨不得,放不下。”

壺裡乾坤大千世界

這才是真正的北京絕活兒,他在鼻菸壺裡反著畫出《清明上河圖》

在高東昇的工作室裡,第一次親眼目睹神秘的內畫是如何誕生的,是一種難得的經歷。首先案頭的筆看著就很奇怪,各式不一的內畫勾筆,細細的竹質筆桿, 筆頭彎曲像小鳥的頭,筆鋒如同鳥喙,尖細鋒利,每一支都有著不同的筆鋒長度,有勾線用的,有上色用的,也有題字用的。這些內畫筆都是高東昇自己製作的,因為只有自己做的用著才趁手。

一手持壺,一手執筆,高東昇靜靜坐在桌邊,凝神作畫,旁觀者似乎都覺察不到他筆尖的動作,因為太過精細,然而慢慢地,畫中人物的臉色一點點豐潤起來,頭髮與鬚眉也一絲絲浮現。畫者胸有成竹,氣定神閒,而觀者心中讚歎,神乎其技!

30多年來,每天最少五六個鐘頭,高東昇都是這樣靜靜坐在桌邊,全心沉浸在小小的鼻菸壺裡,這壺裡的乾坤對他來說亦是大千世界,這世界聯通古今,橫貫東西。他畫過中國古代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也畫過當代的國家首腦、偉人與名家,他和師父一起繪製的撒切爾夫人和馬馬格麗特女王的肖像鼻菸壺,是馬來西亞定製的送給英國的國禮,當年為國家換取了10萬美金的外匯。

他甚至用小小的鼻菸壺裝下了《清明上河圖》中東京汴梁那一條繁華的街市,8個一套的鼻菸壺,裡面是栩栩如生的800多個人物,每個人都衣履儼然,毫髮畢現,和原作相比,繪製在晶瑩剔透的水晶壺中,更多了幾分清秀氣息。

繼承了京派內畫的精髓,高東昇的內畫滲透著濃濃的文人雅趣,盈盈一壺,繪盡風流。壺中有山居秋暝、寒江獨釣的隱者;有西園雅集、放浪形骸的名士;有《月曼清遊圖》中秀潤飄逸的仕女;也有提籠架鳥,皇城根下的古城遺韻。

高東昇告訴我,他最近正在構思一件宏大的作品,他想用100個壺繪製一套《北京民俗百行圖》,記錄下老北京各種行當,配以文字說明。這套作品光是畫最少要用一年,還不算事先的資料準備工作。“我家三代老北京,我希望鼻菸壺內畫也能成為傳承北京文化做點事情。”

案前靜坐,一壺一筆,寂寥此生,便是高東昇的三十年,為這小小一壺,成痴成迷,高東昇覺得,此中幸福,難以言說。

(作者 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