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60年修養生息,用黃老之術治國,道家思想在政治上最後的輝煌

秦亡漢興,過秦思潮高漲,漢初執政者更改了施政戰略方針,挑選了黃老思想,過秦思想促進了黃老思想日益強盛。黃老思想認為減弱了秦代秉持的極端化法家思想,合乎了漢初社會現象。

黃老思想中豐富多彩的道、法基礎理論認為及無為而治的施政實踐活動確保了漢承秦制的執行

漢初60年修養生息,用黃老之術治國,道家思想在政治上最後的輝煌

一、黃老思想

漢初過秦思潮促使黃老思想興盛

西漢陸賈首發過秦之嚆矢,此後張釋之、賈山、賈誼、I劉安等一批有憂患意識的政論家、思想家都發表過過秦的言論。漢初過秦思潮高漲有其歷史必然性和社會現實性。漢初過秦是漢初統治者探討秦亡原因,避免重蹈秦之覆轍,確保漢王朝長治久安的現實需要。秦始免十年征戰實現了歷史上甜所未有的統一,其建國創制之功,可謂前無古人。

滅秦建漢的劉邦集團大多是秦帝國的官吏臣民,他們親身見證過秦帝國的輝煌。他們曾經對秦始皇及其秦帝國充滿信心和敬佩,然而輝煌煌赫的秦帝國僅僅統治了十餘年便二世而亡,這一迅猛突然的變化給漢初統治者以強烈的震驚和刺激。此外,劉邦建立的漢帝國與秦帝國在國家結構和體制上並沒有本質的改變。

所以,劉邦集團由秦帝國的臣民變成了漢帝國的當政者,對秦朝速亡之因的探討就成為其急需解決的現實議題

2、過秦思潮促使黃老思想興盛

過秦思潮高漲對漢初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影響是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地促使了黃老思想應運而起,並在漢初發展到鼎盛。所謂黃老,是指黃帝和老子,二者連稱始於漢代,先秦著作中並無“黃老” 一詞。漢初黃老思想,託黃帝之名,行老子之學,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採儒、法、墨諸家之所長。黃老思想在哲學觀、社會歷史觀等方面都自成體系,其中陰陽刑德,刑名法術、清靜無為、適度尚簡等思想是其主要內涵。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在漢初日益興盛並逐漸由理論走上政治舞臺,成為漢初社會的主導思想。除了其自身“相容幷包”的特性外,漢初的過秦思潮促使其應運而起,即過秦思潮對於黃老思想在漢初興盛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漢初過秦發展成為一股巨大的社會思潮,

涉及內容非常廣泛,其最多的斥責秦朝獨尊法術下的嚴刑荀法、繁重的賦役及專制高壓的文化政策

漢初60年修養生息,用黃老之術治國,道家思想在政治上最後的輝煌

漢初政論家透過反思秦亡,指出治理國家要懂得“攻守之勢異也”,要“逆取而以順守之”,統治政策要因時、因勢而變。同時治國也要講究尺度和分寸,要把握施政的力度和強度,不能濫用民力、嚴刑峻法。百廢待興的漢初社會,經過過秦思潮的洗禮,日趨呼喚一種

新的治國思想,一改秦之弊病,來實現約法省禁、輕徭薄賦和與民休息

。而此時,戰國中後期日益發展起來的主張刑德並用、清靜無為、適度尚簡的黃老思想不僅與漢初社會之需不謀而合,而且與漢初政論家反思秦亡所總結的教訓相一致,同時其又能被漢初統治者所接受和認可。

於是黃老思想在過秦思潮高漲的背景下應運而起,日益發展強大。漢初過秦思潮高漲,使統治者意識到秦朝獨尊法術的思想文化高壓是其速亡的深層次因素。為避免重蹈秦之覆轍,漢初對思想文化也採取了相對寬鬆自由的政策。思想的相對解放使得經秦朝壓制的諸子思想又活躍起來,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陰陽家等都因為思想禁錮的解除而活躍起來。

二、漢初統治者對黃老思想的選擇

1、對治國思想的探索

秦帝國選擇治國思想、施政方針的失敗,引起了漢初統治集團的高度重視,故其建國之初便開始探討治國理政之道。其中,漢初政論家的歷史反思發揮了重大作用。漢初君臣達到了思想認識上的一致,最終選擇了黃老思想作為治國方針。秦朝國命短梓、二世而亡,西漢帝國卻興盛二百餘年,就是極好的例證。漢初統治集團多出身布衣,沒有顯著的文化才幹,但漢初君臣積極主動地探求治國思想足以顯現其高瞻遠矚、有勇有謀的潛質。

如果說漢初黃老治國思想的最終確立取決於最高統治者的認可和重視,那麼在治國思想的探索過程中,漢初思想家、政論家無疑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陸賈是漢初第一個探討漢朝統治策略的思想家、政論家。他在劉邦沉醉於漢帝國的勝利喜悅之中時,就已開始了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新生帝國治理方針的探索。面對高祖質疑,陸賈一語破的,道出了馬上打天下與馬下治天下方略的不同。

漢初60年修養生息,用黃老之術治國,道家思想在政治上最後的輝煌

在陸賈的直接力諫下,劉邦山依賴武力改推行文治,實現了統治思想的改變,幵啟了漢初黃老思想清靜無為的統治時代

。陸賈雖然沒有明確將黃老思想引入漢初社會,確立其主導思想的地位,但是其提出清靜無為的主張並被高祖接受,為黃老思想正式確立其主導地位開闢了道路,清除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障礙。探究黃老思想在漢初成為國家的主導方針,不僅在於漢初思想家、政論家與漢初最高統治者在治國思想上達成了共識,而且最重要的是

黃老無為而治的思想高度契合了漢初的社會狀況。

2、黃老“無為” “尚簡” “適度”的思想與漢初社會

黃老思想在漢初六七十年作為國家指導思想,除了與漢初君臣對其的認可和重視有關,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黃老思想本身能滿足漢初社會的現實需要。黃老思想符合漢初人民要求停戰休養、安定生息的普遍社會心理需求。春秋戰國一直戰亂紛爭,天下人民飽受戰爭之苦。

秦始呈一統天下,本該結束武力而推行文治,休養生息。相反,秦帝國南伐北征、嚴刑荀法,濫用民力,推行一系列暴政導致陳勝吳廣起義。加上後來四年動盪的楚漢之爭,使得戰國以來滿目掩痍的社會瀕臨崩演。整個漢初社會百廢待興,天下人民需要一個和平安靜的環境,休養生息。

漢初60年修養生息,用黃老之術治國,道家思想在政治上最後的輝煌

此時,主張“清靜無為” “尚簡節約”的黃老思想符合當時整個社會的普遍呼聲和心理需求,符合漢初發展的時代要求。長期的戰亂,加上秦朝的暴政苟法,使得漢初社會經濟鋼臨崩饋。在這種經濟情況下,只有黃老思想“尚簡適度”“清靜無為”的主張能為其推行上述政策提供指導。

在劉邦剷除異姓諸侯王時,漢初開國功臣便利用黃老之術“以退為進”的辯證法思想,達到避禍保身的目的

三、黃老思想豐富的道、法主張

1、“因循”“守成”的道家思想與漢承秦制

強調君王治國理政要因循“道”而“無為守之”。但將“因”的主張集中、系統的進行闡述於為政治國之道的是黃老學派。漢初黃老思想在繼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無為守之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因循、守成的思想。黃老思想強調為政治世要符合客觀規律,就必須做到“因”。

黃老思想因循、守成的思想指導漢初實踐,其在制度層面上的體現即漢承秦制,漢初統治集團,面對歷史和社會現實的主客觀因素,

沒有幵創一套新的國家制度,卻繼承了秦朝開創的符合當時歷史發展潮流的專制主義大一統制度

,這是對秦制的一種因循、堅持和守成。漢初統治者承襲秦制的選擇與黃老思想“因循”、“守成”的理論主張是分不開的,黃老思想“因循” “守成”的思想給漢初統治者承襲秦制提供了理論支撐。

漢初60年修養生息,用黃老之術治國,道家思想在政治上最後的輝煌

2、漢初黃老思想與封建政治相結合

漢高祖雖沒有明確提出並確立無為治國的指導思想,但是仍可以從史料中找到高祖時期廢除秦朝苛法、減免賦稅的政策及主張“稱善”等寬鬆治國實踐的記載。在黃老無為思想的指導下,漢初尚簡輕刑,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對恢復社會和發展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造就了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太平盛世”——文景之治。漢初六七十年無為而治的政治實踐,是在黃老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同時也是在漢承秦制的基礎上實現的。

結語:

黃老思想在滿足漢初政治、經濟、思想等社會需要的同時,也切合了過秦思潮。漢初政論家在批判秦帝。國舉措太眾、刑罰太極的失度政策,在批判秦帝國不懂逆取順守時,黃老思想

“無為”“尚簡”“適度”

的主張無疑從理論上充當了過秦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契合了當時思想領域內過秦的時代主題。

所以,過秦思潮促使黃老思想在漢初興盛,黃老思想也積極地反作用於漢初過秦思潮。同時,黃老思想“無為”“尚簡”“適度”等主張又在社會實踐中契合了漢初社會的客觀現實需要,故

黃老思想在漢初興盛一時有其理論和現實的必然性。

漢初60年修養生息,用黃老之術治國,道家思想在政治上最後的輝煌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