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界人士追思葉瑞琨:他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四川文化界人士追思葉瑞琨:他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4月25日,成都畫院專職畫家、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成都畫院原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畫學會理事、四川省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葉瑞琨因病醫治無效在成都逝世,享年68歲,引發眾多本土文藝界人追思與懷念。成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姚葉紅如此評價葉瑞琨:“他把自己的生活體驗融進筆墨之中,也給中國傳統文人畫的風格增添了新時代的文化元素。他對藝術創新的鑽研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畫家學習。”

據瞭解,葉瑞琨的靈堂於設於成都市中同仁路8號聚星城中庭,4月26日,不少藝術家同行以及葉瑞琨生前好友、學生紛紛前往悼念。這位令人敬愛的畫家將於4月29日在成都殯儀館(北郊火葬場)出殯。

四川文化界人士追思葉瑞琨:他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孫克(中國當代書法家、美術史論家):

我們從葉瑞琨的山水畫裡可以進一步地看到,他從大自然這本書中找到的篇幅是比較多的,我們看到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種不同的“式”,這些既是不同的景象,更多的也是畫家不同時候的“心象”,因此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境界與意境。仔細品味他近年的山水畫,發現其更多的是從詩境到畫境中尋求一種契合,故而他常常從平淡而樸素的景物結構中追求微妙的心靈獨白,或許他深有感於陶淵明式的樸質、幽深和淡雅的田園風味,並從中折射出人生深刻的沉思,這時候他似乎更願在畫中品味人生與藝術的規律。

四川文化界人士追思葉瑞琨:他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劉墨(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畫家):

葉瑞琨1954年生於成都,師從著名山水畫大家、“三峽畫派”創始人岑學恭先生達38年之久。但他可以說是站在“現代意識”層面、然後又最大限度地回到“傳統意識”層面的一位畫家。他主攻山水,有陳子莊式的簡逸,也有黃賓虹式的繁複。在建物的表現方面也有現代平面構成意識,因而形成了一種率意、工穩、奇崛並重的複合風格。

四川文化界人士追思葉瑞琨:他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康徵(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美術評論家):

葉瑞琨的“擬黃賓虹畫法”系列作品是不可忽視的,黃賓虹先生的“五筆”“七墨”幾乎成為中國當代山水畫家不可逾越的技法和文化高度,他把黃賓虹先生的筆法與墨法巧妙地幻化為繪畫的意境,他並沒有在“法”的本身上下功夫,他知道再精湛的“法”也是手段是為畫面服務的。因此,他在黃賓虹這裡取得了法外之法,意外之意,因此他的畫得到了山水的意境美和境界美。

四川文化界人士追思葉瑞琨:他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魏學峰(四川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

葉瑞琨是當代山水畫性靈派的代表,他早年師從岑學恭先生,是一位有廣泛藝術修養和生活情趣的人,書法、篆刻、鑑古、戲劇無一不通。他筆下的山水,有金紅燦爛的羌寨和藏鄉,有青綠靜雅的工寫,更多的是蕭散而有韻致的水墨,這或許正契合了畫家將野逸的山林氣與文人情懷相契合的審美主張。瑞琨的作品,無論鉅製還是小品,都有一種超越時空、無所不包的“大”,他在不斷探索中國畫筆墨架構的同時又打破固有的模式,在與傳統的對話中,找到了屬於自己內心的丘壑。一個如幻如真的世界,一個空靈澄澈的世界,瑞琨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四川文化界人士追思葉瑞琨:他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吳永強(四川大學教授,藝術學理論研究與批評實踐):

對葉瑞琨來說,寫生不僅是一種藝術手段,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也許因為遊於斯居於斯的關係,對故土風物的親切感,更能幫助他將生活融入對大自然的觀察,把得源於大自然的啟示融入生活,從而物我兩忘,窺望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除了峨眉、青城、米亞羅,在葉瑞琨的筆下,我們發現,雅安的上裡古鎮,洪雅的瓦屋山、柳江、馬湖,邛崍的花楸村,夾江的馬村等地,也經常以具體的山水形象出現。可是,照我看來,它們並非化解藉以發生山水意象的終極來源。它們之所以一再進入葉瑞琨的畫面,更可能的原因在於,它們與雅安有著地理和氣候的聯絡,在體貌與氣質上分享了“雨城”的滋潤與氤氳。

四川文化界人士追思葉瑞琨:他是幽棲蜀山的行吟詩人

何紅英(成都畫院書記、副院長):

葉瑞琨先生是我院優秀的專職畫家,也是全國知名的國畫家,他的一生無論是藝術成就,還是在畫院領導崗位上的付出,以及對巴蜀畫壇後輩的提攜與幫助,都展示出一位德藝雙馨的前輩楷模的風範。葉老的藝術生命定會惠及深遠、雋永常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