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清代自乾隆後期開始沒落,各地民眾紛紛起義反抗清王朝。

在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九月十五日晚,起義軍在內應太監的帶領下,與大內侍衛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在激戰中,起義軍有人將一隻利箭射在了隆宗門的匾額上,這枚箭頭一直保留至今。

這是《我要去故宮系列》叢書中講述的一個小故事。

這套系列叢書是一群在北京故宮工作的年輕人,用文字與插圖相輔,內涵與顏值並重的手法。

從建築歷史藏品等方面,從中軸線到東西六宮再到外西路和外東路20個建築區域。用20冊系列叢書的形式,既講建築又說歷史。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既有精美的文物呈現,也有有趣的故事傳說,帶你揭開600年宮殿建築的奧秘,說600年不變的宮殿故事。

在相似的院落,差不多的建築中,去發現不同宮殿間不一樣的美。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乾清門是紫禁城(現北京博物館)內廷的正門,不同於太和門,乾清門廣場沒有太和門廣場那麼寬廣。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所以為了讓乾清門顯得壯觀雄偉,兩側建有高大的影壁,便可以使乾清門前空間顯得更大。影壁壁心及四角以精美的琉璃寶相花裝飾。

乾清門廣場以南為外朝是皇帝舉行典禮的地方,以北為內廷也叫後宮,是皇帝后妃等生活居住的區域。

以乾清門為界,無論皇親國戚還是文武大臣,沒有皇帝的准許都不能進入內廷半步,而內廷的女眷也不能隨便跨出乾清門。

曾經乾隆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就是在乾清門,誰能想到清代皇帝坐在半露天的乾清門過道里和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其實在明代的時候,皇帝是在太和門上朝,到清代康熙時期,為了皇帝方便和提高效率,才移至了乾清門。

清代皇帝中御門聽政最勤奮的當屬康熙皇帝,他從14歲親政到60歲駕崩,無特殊情況,幾乎從不輟朝。

皇帝在半露天的環境下處理朝政,那麼大臣就只能站在沒有任何遮擋的乾清門廣場上,而那些位高權重的軍機大臣又在哪裡上班呢?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在乾清門西北角有一排還沒有宮牆高的小房子,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是聲名顯赫的機要之地——軍機處。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軍機處的保密工作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任何無關的人員無論品級多高,沒有皇帝的特別旨意都不得進入軍機處。

皇帝和軍機大臣商議國事時,其他人必須迴避。軍機大臣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要進入值房,等待皇帝召見。

但即便這樣,在同治年間,居然也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盜竊案。

有個大臣趁值班的時候,趁人不備悄悄將存放在櫃中的一方金印偷拿出來,然後拿去金鋪熔成了10根金條,而這枚被熔化的金印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金印。

得知此事的慈禧太后非常震怒,下令徹查,最終查出盜竊者並施以絞刑。

但是太平天國天王金印這一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也從史上消失了。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乾清門前面的廣場又稱為“天街”,是連線內廷與外朝的門戶。

門前也有一對銅獅,不過這對銅獅和太和門前那對看起來可是完全不一樣。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這對銅獅通體鎏金,雙耳下垂,顯得更加親切。體量相比太和門前的小了許多,只比普通成年人高一些而已,遊客幾乎可以平視欣賞它們。

東側踩繡球的為雄性,象徵皇權統治寰宇,西側愛撫幼獅的是雌性,寓意皇家子嗣昌盛。

在天街還陳設有14口體積碩大的大銅缸,平時都儲滿了水,既作為宮中重要的消防水源,同時也象徵著皇家政權穩固,金甌無缺。

這14口大缸有10口在乾清門兩側,是鎦金的,而景運門和隆宗門兩端的4口則是仿照商周青銅器製造,沒有鎦金。

在乾清門南面保和殿的正後方,是紫禁城中最大的雲龍石雕:長16。57米,寬3。07米,厚約1。7米,重達200多噸。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大石雕不僅體型巨大,而且雕刻技法高超,圖案精美絕倫,主體部分是祥雲繚繞中的九龍戲珠。

九條龍分為三組,從上至下每組三條龍呈“品”字形圍繞著中心光芒四射的寶珠,栩栩如生。

石雕最下部為海水江崖,波濤洶湧的大海上,五座山峰直插雲霄,為整個畫面起到了烘托作用。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景運門作為內庭禁門,是大臣們覲見皇帝的必經之路。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

本來內廷是皇帝及后妃等人的起居之所,大臣的活動範圍只限於外場。

康熙皇帝把御門聽政的地點移至到乾清門,雍正皇帝又在乾清門廣場設立軍機處,處理朝政也就由外朝移至內廷,外朝的大臣因此可以進入內廷,不過路線和時間要受到嚴格的限制。

清代大臣們集體上朝叫“大起”,天不亮就要在九卿房集合,為了不遲到,所以好多住得遠的大臣往往凌晨兩三點就要從家裡出發。

無論多大官職的大臣到了東華門都必須下馬下轎步行,而且從東華門到景運門不準打燈籠,關鍵這一段路還沒有路燈。

摸黑走路很不安全,摔倒受傷是常事,甚至還發生過有官員在雨天摸黑步行,結果因為路滑不慎跌入內金水河溺水身亡。

自雍正朝開始,皇帝早起第一批接見的通常是軍機大臣,一般是在凌晨4點左右,之後再召見其他重要的大臣。

即使是身居要職的中堂尚書們,進了紫禁城你也必須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紫禁城中乾清門的前塵往事:箭頭、失竊、露天上朝、低矮的軍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