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八阿哥呼聲更高,康熙反而選四阿哥繼位?

九子奪嫡是在康熙晚年出現的皇子們爭奪皇位的事件,最終以四皇子憑藉遺詔,名正言順坐上皇帝的寶座而終結。但其實在康熙生前,朝堂上對於四皇子繼位的呼聲,是遠不如他的八弟的,但是康熙卻不顧朝中大臣們的呼聲,執意將皇帝的寶座留給了相比之下不被支援的四皇子呢?他難道就不怕在四皇子做了皇帝之後,朝臣們會不忠心於他,而導致整個大清分崩離析呢?其實康熙是有自己謀劃的,在他看來呼聲高反而使得八皇子成為奪嫡的弱勢。

明明八阿哥呼聲更高,康熙反而選四阿哥繼位?

作為皇帝一般都是非常多疑的,因為坐在最高的位置上,要經常擔心是不是有人要害自己,或是要推翻自己的朝政。而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而勾心鬥角,更會讓皇帝覺得自己是不是已經老了,而且會讓皇帝覺得這些皇子是在拉攏朝臣,反而會削弱皇帝的權利。而八皇子有著眾多朝臣們的依附,自然會讓皇帝覺得他是有了奪位之心,自己很快就會要被迫讓位給他,這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而反觀四皇子胤禛,雖然他也與一些朝臣交好,但是這些朝臣不立主他做太子,反而是放鬆了康熙對他的戒心。

明明八阿哥呼聲更高,康熙反而選四阿哥繼位?

其實對於皇子們勾結朝臣在朝中互鬥,皇帝自己也很清楚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隻要別太過分,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在朝堂之上,對於讓八皇子做太子的呼聲很高,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文臣們,八皇子一黨中的胤䄉雖出身高貴,祖父是康熙早年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但他因罪被奪官,而且已經去世,所以在朝中的影響也不大。支援四皇子的大臣們雖然不多,但有能征善戰的年羹堯,還有深受康熙信任的隆科多,都是朝中的重臣。只能說支持者貴在精,而不在多。

明明八阿哥呼聲更高,康熙反而選四阿哥繼位?

八皇子雖然有著眾多的支持者,但是支援他的人多反而不是好事,這有可能會讓他在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後,反而會讓那些曾經支援他的大臣們,依仗著自己的功勞,在朝中胡作非為,這也會讓皇帝很難辦。而對於四阿哥而言,沒有這麼多朝臣的支援,在登上皇位之後,這樣的問題會少很多。雖然大臣們可能一開始會對成為了皇帝的四皇子不滿,但是這反而會讓他更加兢兢業業專注朝政,生怕有什麼錯被大臣們抓住把柄。對於大臣們而言,其實誰成皇帝對他們的影響都不是很大,畢竟這個皇位總不會砸到自己頭上的。

明明八阿哥呼聲更高,康熙反而選四阿哥繼位?

眾多大臣們支援的八皇子,其實還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太容易喜怒形於色,就是因為他自己早早透露出想成為太子,所以支援他的朝臣才屢次進言。但是讓大臣們猜到皇帝心中所想,反而是一個皇帝的大忌。

大臣們輕易猜到皇帝的喜怒,就會很快轉變自己的想法和陣營,可能會讓朝中大臣利用皇帝,來達到自己把持朝政的目的,皇帝之位就成為虛設了。而也想登上皇位的四皇子,一直隱藏著自己的想法,大臣們猜不到他的想法,而他卻瞭解大臣們的想法,無疑是更適合成為皇帝的。也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康熙才會放棄放呼聲更高的八皇子繼位,反而選擇了四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