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江南,憶江南,說江南,上博講壇第三季從宋代瓷器聊起

瓷器是中國獨有的創造,瓷器與中國牢牢地繫結在了一起,中國創造了瓷器,瓷器也代表了中國的文明。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古代陶瓷專家、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陳克倫擁有超過40年專業的陶瓷研究經歷,策劃推動過《幽藍神采——上海博物館元代青花瓷大展》等數十個舉世矚目的展覽,亦是新民晚報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上博講壇”第三季第一講直播嘉賓。昨晚7時,陳克倫來到直播間,和觀眾聊一聊宋代瓷器的那些事兒。

本次講座在影片號上海時刻、樂游上海、看呀STV,以及上海博物館微博、B站同步直播,共計觀看人數近28萬。上博兩個平臺合計播放13。5萬次,互動評論200多條。

夢江南,憶江南,說江南,上博講壇第三季從宋代瓷器聊起

宋代“雨過天青色”影響後世審美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最早發明的就是青瓷,燒製青瓷為歷代各家帝王所好,催生出名窯紛起、名品迭出的中國瓷器歷史。“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就是詩人陸龜蒙詠歎青瓷的絕唱。宋代厚釉技術的發明,為青瓷開闢出一番新天地,汝窯的“雨過天青”,官窯的“粉青”、龍泉窯的“梅子青”……各家之美皆讓今人陶醉。

有趣的是,河南汝州張公巷窯不見於文獻,也沒有明確的實物傳世。自2000年在張公巷發現一處青瓷窯址以後,關於其時代及性質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張公巷窯,和北宋官窯、汝窯到底有什麼關係?

夢江南,憶江南,說江南,上博講壇第三季從宋代瓷器聊起

圖說:汝窯

面對瓷器愛好者所關心的學界焦點問題,陳克倫做了分析解答:“在對張公巷窯、汝窯胎釉進行對比,並對它們的成分進行分析以後認為,張公巷窯與汝窯應該不屬於一個體系;對汝窯和張公巷窯標本年代測定,兩者年代相近,因此張公巷窯應該與汝窯同時代。張公巷窯青瓷的製作質量精良、大器較多、燒造時間短、範圍小產量少、揀選要求高等因素,不排除是北宋官窯的可能性。”

夢江南,憶江南,說江南,上博講壇第三季從宋代瓷器聊起

圖說:張公巷窯標本

“傳世哥窯瓷器”產地就在杭州

有關“傳世哥窯瓷器”的產地,歷來眾說紛紜,是瓷器史長期以來的一樁懸案。長期以來,哥窯瓷器不見考古發現,以宮廷收藏為主,因此被稱為“傳世哥窯”。歷史文獻上關於哥窯的產地,有杭州、龍泉兩個說法。集中收藏“傳世哥窯”的三座博物館分別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

夢江南,憶江南,說江南,上博講壇第三季從宋代瓷器聊起

圖說:“傳世哥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克倫傾向於認為,“傳世哥窯”產地是在杭州老虎洞地區,而非龍泉地區。他分析道,根據窯址出土情況判定,與“哥窯”相關的主要是杭州老虎洞窯址和龍泉溪口、大窯的黑胎青瓷窯址,比對出土標本的外觀,杭州老虎洞窯址出土標本與“傳世哥窯”更為接近;用科學方法對兩地出土的標本及上海博物館收藏“傳世哥窯”釉面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傳世哥窯”與杭州老虎洞窯址的標本非常接近,而與龍泉窯黑胎青瓷有距離。同時,在文獻記載中,“杭州說”時代最早,“龍泉說”不僅時代晚,而且始於民間經一步步演繹而成。

夢江南,憶江南,說江南,上博講壇第三季從宋代瓷器聊起

圖說:“傳世哥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而浙江南部龍泉大窯等地,南宋時候也曾燒造具有官窯風格的青瓷,有學者認為是文獻中的“哥窯”。在陳克倫推斷,應把它看作是當時奉官府之命令生產仿製,以補充杭州產量不足。

不過,有的曾經被認為是北宋時期的瓷器,卻未必是那個時代的。傳世“北宋鈞窯”就很典型。在直播中,陳克倫為大家澄清了這個問題。他說,傳世的出戟尊、花盆、盆託(洗)等鈞窯器物,自16世紀起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北宋鈞窯”。不過,上海博物館用瓷器熱釋光年代技術,對歷年出土的不同鈞窯標本進行年代測試,結果其真實年代為元代晚期至明代早期。因此“北宋鈞窯”之說是一種歷史的誤會,

90分鐘的直播時間有限,不過,觀眾們在彈幕前不吝表揚,為精彩講座和中國瓷器之美點贊。主講人陳克倫告訴記者,“瓷器是實用物,它的溫潤、潔淨和雅緻帶給我們美的享受,讓世界分享了來自中國的偉大創造。希望透過這本書,能讓中國人瞭解中國瓷器,然後走進博物館,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