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寓意和本意

嫦娥奔月的寓意和本意

嫦娥奔月寓意是:渴望團圓的美好心願。嫦娥奔月的本意是:嫦娥投向月亮。“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

文獻記載:

“嫦娥”最早出現在《歸藏》中,《連山》《歸藏》是我國古文化的典籍,人們認為它們是《周易》的前身。後來斤遙翟張衡、幹寶對嫦娥故事的補充,也是從《歸藏》而來。齊梁時期的劉勰在《文心雕龍》裡說:“《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嫦娥奔月。”唐人李善注《文選》,在謝莊《月賦》提到嫦娥的地方作了這樣的解說:“常娥,羿妻也。《歸藏》曰:昔常娥以不死之藥奔月。”

《易佔》之《歸妹》記錄了嫦娥偷吃長生藥、卜奔月之事。《秦簡》:‘歸妹曰:昔者恆我竊毋死之,奔月而攴佔。’此見於傳本《歸藏》之辭,這就說明,嫦娥早在商代就已為世人所知。《搜神記》的作者不僅見過《歸藏》,甚至還有可能見過《連山》,至少可以說有間接受益之可能,而嫦娥奔月的故事見諸於文字,則可以向前推至夏代。

《文選》注兩引《歸藏》,均謂常娥服不死藥奔月。知常娥神話古有流傳,非始於《淮南子》,又《淮南鴻烈集解》引莊達吉雲:“姮娥,諸本皆作恆,唯《意林》作姮,《文選》注引此作常,淮王當諱恆,不應作恆,疑《意林》是也”。漢文帝名恆故諱之,知姮娥作恆娥,而恆亦即常之意。

《淮南子 外八篇》: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託與姮娥。逄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昇之藥,重回人間焉。

《淮南子 外八篇》: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淮南子 外八篇》: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於月圓之日與羿會於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眾焉。故宋人有云:“一輪千古廣寒深,折盡桂花應白髮”。

《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未及模本行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初學記》卷一引古本《淮南子》,於“姮娥竊以奔月”句下,尚有“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十二字。

《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記“生月十二”之常羲料滑。古音讀羲為娥,逐漸演變為奔月之常娥。

《集解》引洪頤煊雲:“說文無姮字,後人所造。”

清初小說《有夏志傳》:夏朝國王太康,見后羿之妻嫦娥美豔,便想用幽州來換取。后羿竟滿口答應。嫦娥遂偷吃不死藥,毅然飛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