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無菌蛋”≠無菌!你還敢「生吃」嗎?

【來源:咸寧市科學技術協會_科普知識】

一說起雞蛋,你會想到什麼?荷包蛋、水煮蛋、茶葉蛋……

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裡常見的食物之一,不僅營養價值特別高,口感也十分不錯。月底資金緊張的時候,雞蛋還能暫時代替肉類,提供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近年來,隨著日式料理在國內的流行,有一種雞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它就是“無菌蛋”。

在商家的宣傳語中,無菌蛋號稱不含有沙門氏菌、沒有蛋腥味、可以生吃,甚至營養會更加豐富。事實真是這樣嗎?

【食品安全】“無菌蛋”≠無菌!你還敢「生吃」嗎?

揭秘!無菌蛋真的無菌嗎?

在解釋無菌蛋的由來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雞蛋裡的細菌是哪來的?

雞蛋裡的細菌有多種,常見的致病菌是沙門氏菌,它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我們日常吃的肉類、奶類裡都可能有這種細菌。

沙門氏菌進入雞蛋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母體感染,**即從母雞飲食中進入體內,感染蛋黃和蛋清;**二是從糞便和泥土進入雞蛋,**因為雞蛋並不是完全密封的,它是多孔結構,外部細菌可透過接觸進入蛋內。

【食品安全】“無菌蛋”≠無菌!你還敢「生吃」嗎?

而所謂的無菌蛋,**一般是指經過巴氏殺菌或臭氧殺菌等手段進行殺菌,再經過專門的包裝運輸處理後的雞蛋。**無菌蛋在生產的過程中,從雞飼料、雞苗、水源到養殖環境,都會嚴格控制好微生物的數量,期間還會多次進行抽檢,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雞蛋被沙門氏菌感染。

那無菌蛋真的無菌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儘管可以透過巴氏消毒法和臭氧消毒法等手段來對雞蛋進行殺菌,

但目前雞蛋的生產環境無法實行嚴格的無菌環境,因此,可以說無菌蛋內包含的細菌含量很少,但並不能保證完全無菌。

無菌蛋比普通蛋更好嗎?

無菌蛋在消費市場的火熱,離不開商家的大力宣傳,近年來人們對於綠色健康飲食愈發重視,也就更容易為無菌蛋來買單。

可能有的小夥伴會說,就算無菌蛋不是完全無菌,但是它的味道、顏色,就是比普通蛋更好啊。

事實上,

很多無菌蛋宣傳的“無蛋腥味”,其實跟無菌蛋並無多大關係,主要跟飼料調配和雞的品種有關。

如果雞的飼料里加入了更多的菜籽油、氯化膽鹼和魚粉等,吃了這些飼料的雞,生出的雞蛋腥味就更重。

【食品安全】“無菌蛋”≠無菌!你還敢「生吃」嗎?

至於蛋黃的顏色,也跟雞的飼料有關。如果飼料里加入了更多的葉黃素、β-胡蘿蔔素等呈色成分,吃了這種飼料的雞,生出的雞蛋蛋黃顏色就更深。

最後再說下營養價值,

無論是無菌蛋還是普通的雞蛋,都富含優質蛋白、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物質,這跟雞蛋是否是無菌並無關係。

雞蛋怎麼吃更健康?

消費者對無菌蛋的追捧,無非是為了追求更健康的飲食。那生吃無菌蛋,相比熟吃普通蛋,哪個更健康呢?

無菌蛋雖說無菌含量少一些,但並不是完全沒有細菌,對於一些消化不好的人群和老幼孕婦,生吃雞蛋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引發腹痛腹瀉。而普通蛋裡雖然含有沙門氏菌更多,但這種細菌有一個特點,就是怕熱不怕冷。

**沙門氏菌耐低溫,可以在冰箱存活3、4個月。但同時沙門氏菌不耐熱,當雞蛋內部的溫度達到約71℃的時候就會死亡。**所以如果是普通雞蛋應該充分加熱煮熟後再吃,這樣才能使食品安全有保障。

【食品安全】“無菌蛋”≠無菌!你還敢「生吃」嗎?

另外,煮熟的雞蛋裡,約91%的蛋白質可以被人體吸收,

而生雞蛋裡因含有蛋白酶抑制劑,所以蛋白質被人體吸收的含量反而減少,約為55%;生雞蛋裡還含有抗生物素蛋白,會抑制人體對生物素的吸收。

**總的來說,在營養吸收方面,生吃無菌蛋不如熟的雞蛋。**那無菌蛋就沒有優勢了嗎?

正規廠家生產的無菌蛋,微生物含量更少,如果有生吃蛋的需求和喜好,建議買無菌蛋更好;加上無菌蛋一般都自帶追溯碼,消費者買的放心,也吃的放心。

還有一點要注意,無菌蛋一般會標註“最佳食用日期”,超過這個期限的,建議加熱後再食用。

【食品安全】“無菌蛋”≠無菌!你還敢「生吃」嗎?

無論是無菌蛋還是普通蛋,學會挑蛋,也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如何才能買到更新鮮的雞蛋呢?這裡有三個小技巧供大家參考:

**一是看生產日期,**選擇購買7天內生產的雞蛋,蛋比較新鮮;

**二是聽雞蛋的聲音,**在耳邊搖晃雞蛋,如果聽到晃動的聲音,說明雞蛋是陳蛋,如果沒有,就是比較新鮮的蛋;

**三是看雞蛋的外觀,**蛋殼越乾淨、沒有裂痕,就不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汙染,雞蛋就比較健康~

民以食為天,吃就講究安全和開心,而市場上能被允許出售的正規渠道雞蛋,都是經過國家合格檢驗的,2015年出臺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蛋與蛋製品》中,對雞蛋的感官要求和汙染物限量,已經做了嚴格的標準要求。

所以,要不要買無菌蛋,我們不跟風不盲目,根據自身喜好與需求做選擇就好~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