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補氣血?“氣”不足的7個表現,中醫帶你尋找答案

大家好,我是中醫內科劉醫生,本篇文章來自【少走彎路,正確調氣血】專欄

針對現代人氣血不和的問題而設計的中醫調理解決方案。適合精神疲憊、臉色發暗、頭髮乾枯毛躁、頭暈心慌眼花、脫髮、失眠、情緒波動大、女性月經不調,甚至連說話都感覺累等問題所困擾的人群。透過15節課,深度剖析多種氣血問題,配套5個實用調理技巧,讓我們養生不踩坑

為什麼要了解“氣”

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俗話說

“人活一口氣”,我們人活著,全靠一口氣支撐著,屹立不倒,這口氣就是我們的精氣神。

一旦氣出現了變化影響到身體,就有可能帶來一系列的疾病。

整體身體乏力,精神疲憊,沒有精力工作生活。

經常這裡痛那裡痛,就是搞不清什麼原因。

總是一著涼就容易拉肚子,大便不成型,胃下垂。

腸胃容易出問題,嘔吐,噁心,反酸,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引起。

這樣的一些情況都有可能是我們身體的氣機出現了問題,不及時重視調理,很有可能發展成更嚴重的情況,一動就累就喘,遺精早洩,小產滑胎等等。

何時補氣血?“氣”不足的7個表現,中醫帶你尋找答案

“氣”是怎麼來的

那有的朋友可能想問,這氣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身體的氣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來源於父母的

先天之氣

,也就是從父母給予的,媽媽的肚子裡帶出來的,每個人的先天不一,有的人先天之氣充足,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有的人先天之氣不足,就容易體弱多病。

另一方面在於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自身不斷地吸入自然界的新鮮、人體可利用的氣,在整體的配合作用下,然後再透過我們身體的腎、脾胃和肺等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而生成。

最終呢,我們自身所形成的氣憑藉著我們的心肺的作用運輸到全身,為每個臟腑助力。

“氣”受影響的型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