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臨終前對司馬遷說了什麼,司馬遷忍辱負重非要寫《史記》

提起司馬遷,很多人就會想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話,這也是對司馬遷鉅著《史記》的最高認同了。《史記》作為史學著作,其創作過程可謂艱辛到難以想象,她萌芽於司馬遷在慘遭宮刑之後,然後忍辱負重,精心打磨14年,才有了這本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給後世留下了永恆的記憶。也許,很多人都讀過史記的部分內容,其中無非記錄前朝之事。但是,對於小編而言,我覺得《史記》是歷史上第一本可讀可感的“孝經”,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父親臨終前對司馬遷說了什麼,司馬遷忍辱負重非要寫《史記》

其實,對司馬遷稍微有所瞭解的可能知道,司馬遷出生於一個史學世家,他的祖父司馬喜就曾喜歡蒐集史學資料,到了其兒子司馬談,也就是司馬遷的父親,他自幼學習天文地理、周易以及百家之學說。在漢朝,司馬談也是著名的史學家,曾被封為太史令,只因一次大病,讓司馬談與子司馬遷留下了不朽的遺言。

當時,漢武帝首赴泰山封禪,作為舉國上下的頭等大事,卻因為生病,作為太史令的司馬談沒能與武帝同行。此時的他卻憂心忡忡,一直對一件事放心不下。那麼到底是什麼事,竟讓司馬談非要等到告訴司馬遷才嚥下最後一口氣呢?

父親臨終前對司馬遷說了什麼,司馬遷忍辱負重非要寫《史記》

原來,司馬談向其子司馬遷回憶道:“我們祖輩上下大都為太史,我今天做到太史之位,只因未能跟隨武帝赴泰山封禪,這也是天命。我不希望太史之學到你這裡中斷,所以你要繼續鑽研,爭做太史。”並再三囑託:“你做了太史,一定要牢記我終生欲立論著史的夙願。我的遺憾就是沒能完成歷史著作,導致天下文字得不到傳承,今人得不到古人的教訓。而你一定要立身揚名,把史學發揚光大,傳承下去,也不枉我們司馬一族著史延續的初心。”最後,司馬談也表示:“你要是能做好,也是最大的盡孝之舉了。”

父親臨終前對司馬遷說了什麼,司馬遷忍辱負重非要寫《史記》

聽完兒子司馬遷的承諾之後,司馬談閉上了雙眼,但是自此之後的司馬遷卻把眼睛掙得更開,不斷學習鑽研前朝歷史,著述記錄。他沒有全盤接受古人之傳,而是辯證地吸取,他實地考察,認真分析收集來的資料的可信度,淘汰那些荒誕的材料認真修史。但是,因為過於認真,導致自己含冤入獄,並被處以宮刑。如果是一般人受到一點點挫折,早就放棄了,可是司馬遷沒有,他牢記父親的囑託,一日不肯懈怠,就這麼拖著不完整的身體,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給後世留下了有跡可循的一面好鏡子。

父親臨終前對司馬遷說了什麼,司馬遷忍辱負重非要寫《史記》

因為有了父親司馬談與司馬遷的臨終對話,才有了這部史學鉅著。但是,我從司馬遷的《史記》中,讀到的更多的是孝道,這看似一本簡單的史學著作,但卻因為被“孝”的牽引,也更加感人至深。但是,司馬遷最後被處以宮刑,導致自己不完整,因為儒家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司馬遷這恐怕也算是不孝了。但是也有人給司馬遷這樣的評價:“歷史上少了一個男性,卻多了一個男人。”

那麼,至於《史記》是不是“孝經”?司馬遷又是不是始於孝,終於不孝?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到評論區留言。(注: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