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越來越高,溼氣越來越重?聽聽醫生怎麼說

紅網時刻6月17日訊(通訊員 鄧文雯)長沙連綿的降雨稍一消停,高溫晴熱接踵而至。端午期間37℃的高溫更是讓所有人感受了一把長沙的“熱情”。

長沙65歲的鄧阿姨就被這股“熱情”給衝暈了。入夏一個月以來,她感覺乏力、頭暈、食慾不佳,整個人沒有精神,悶悶不樂,家人們也為她擔心不已。

在家人的勸說下,鄧阿姨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就診。長沙市名中醫科室副主任肖智經“望聞問切”四診,發現鄧阿姨油光滿面、舌苔黃厚而膩,脈濡,結合她頭重頭暈、食慾不振、口淡而無味的症狀,診斷鄧阿姨為溼阻中焦證。經過口服祛溼清熱的中藥配合艾灸祛溼治療約一週後,鄧阿姨症狀明顯好轉,精氣神又恢復了。

“溼阻中焦證就是大家常說的溼氣重的表現之一。”肖智解釋, 中焦指脾胃。溼阻中焦,也就是溼邪阻滯脾胃,影響脾胃功能。夏季氣候潮溼炎熱,加之大部分人喜歡貪涼飲冷,內外溼相合,脾胃功能多半受影響,表現為食慾不振,乏力頭暈等。

除了脾胃外,溼氣重對全身各個器官系統都有影響,比如好發急慢性溼疹、蕁麻疹、痤瘡、粉刺等面板病,也容易導致女性白帶多、有異味、反覆不愈的盆腔炎等婦科病;人體長期處於溼氣重的狀態還會導致氣血執行不暢,甚至容易誘發良惡性腫瘤。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觀察身體的一些表現來了解自己是否有溼氣重的問題。”肖智介紹,一是看舌苔,正常人應該是淡紅舌薄白苔,如果舌苔厚膩,多半是溼氣太重;再者看人的大便,正常大便應該是黃色軟便,溼氣太重的人大便往往比較粘,不成形,大便粘在馬桶上需要衝幾遍水才能乾淨;三看伴隨症狀,如果經常出現頭髮面板愛出油,面板長溼疹、瘙癢出水,或口中甜膩、食慾不佳、口苦、口腔有異味,或頭暈犯困、怎麼都睡不夠、手足心愛出汗,男性陰囊潮溼、女性帶下量多有異味等,那麼你很可能是被“纏纏綿綿”的溼氣給找上門了。

古語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祛溼非一日之功,首先就要避免一切可能引起溼氣加重的因素:居處環境應該通風乾燥,避免居處潮溼或長時間暴露在潮溼的環境中;夏天避免貪涼飲冷,寒涼傷脾,脾虛易生溼;中醫認為酒易生溼熱,因此喜歡喝酒的朋友要注意少喝為宜。

另外,將薏仁、紅豆各50克加清水浸泡約4小時後砂鍋燜煮30分鐘後食用是簡單易行的祛溼食療法;運動不僅可以舒緩壓力,還可以加快體內新陳代謝,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幫助祛除溼氣。

“如果以上方法效用不明顯,可以前往中西醫結合科進行諮詢。”肖智介紹,科室開展的拔罐療法、艾炷灸法、藥物罐療法、火龍罐療法等均有舒筋活絡,驅寒祛溼之效,可以扶正祛邪,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幫助溼氣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