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家皆尊魏晉,只因這一個字,它體現文人書法的最高境界!

繼續講關於書法之“格調”。

格調是精神層面的共鳴,究其根本是一種感覺、感受。筆墨痕跡可以記錄和傳遞這種感受,但無法孕育它。

故而讀格調要從墨跡開始,又不能止於墨跡。

格調由人的思想、經歷、訓練(所學)所孕育,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追求,所思所學上的分歧,最終都會表現線上條與布白(筆法、字法章法)上的差異。

這是上一節的內容,以王羲之和八大山人做例,用對比的方式詳細描述了晉人格與取法晉人格的通處與異處。

進一步總結大概只有一句話:格調,來自文人的一生。

歷代書家皆尊魏晉,只因這一個字,它體現文人書法的最高境界!

格調——“逸”。

晉人格求“逸”,這種“逸”不僅表現線上條與布白等筆墨關係上,更表現在思想上。

很難解釋“逸”,在某種意義上也不難,查字典就有。

但,能一樣嗎?

倘若問當今人喜歡哪個朝代,想必回答難以統一。但去問文人,擅長書法的文人,把書法寫到一定高度的文人,千百年裡都只有一個答案,晉。

無人不愛晉人書。(不代表所有自然人,僅代表書法到一定水平的人,無論活著的,還是死去的)

如果不愛,那一定是水平問題。(我極少以確定的語氣說些什麼。)

根因就在一個“逸”字。

“逸”是自由,是無拘無束,本質是一種思想上的超脫,是文人在封建統治下期望達到的最佳狀態,無論在肉體還是精神。

試想,當這種格調以線條與布白的形式展現,擺在一個常年受書法法度束縛的人面前,無異於“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如果不愛,那一定連籠子門都沒進。

歷代書家皆尊魏晉,只因這一個字,它體現文人書法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