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節日這個概念應該是個貪吃鬼發明的,正月吃餃子,十五吃元宵;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除夕吃一桌。

要問是什麼造就了這個星球上一年一度最宏偉的人類遷徙運動,那絕對逃不脫

“年夜飯”

這三個

擁有魔力的漢字。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擠得熱熱鬧鬧的,桌上擺著愛吃的菜,愛喝的酒,大人們不慌不忙,互相說著好聽的話,觥籌交錯;小輩們則急急忙忙,專挑愛吃的肉,時不時把油膩在衣服上或椅子上,在嘮叨聲中一會兒就混了個飽肚子。

窗外菸花直響,屋內氣氛酣暢,這一頓年夜飯從六點吃到九點,一個個都忘了還有飽這回事兒,直把自己吃到撐。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當然了,吃再撐也不要緊,因為那是過年,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抵擋外面的嚴寒,享受在一起做飯、吃飯、聊天的時光。一年裡也就那麼一次,能一個不落地吃到從小到大熟悉的味道,真是不管什麼時候想起來,都彷彿是頂級的享受。

更不用說有些食物似乎還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了,有時會想,是誰想出的這樣一種設定呢?還是說,它們就是家人為團聚而預設的伏筆吧,每一年都牽引著隻身在外的人不顧一切往家返。而從小到大,我們也總是會為了它們,眼巴巴地盼一整年。

比如在上海,它可能就是一碗蛋餃。

蛋餃的過程多神奇啊,往往是小孩子們最愛看的,那個掌勺的人也是感覺會發光,氣定神閒地坐在小爐子前,拿著大勺來回轉動幾下手腕,蛋液就均勻地攤開,再包上滿滿一團肉餡,鼓囊囊的格外誘人。年前準備好一大盆,每天夾十幾只,和肉皮、粉絲、各種丸子一起,滾湯煮,滾湯喝,有時能一直吃到十五,怎麼都不膩。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此外的雞鴨魚肉也都是齊全的,魚得整魚,取意年年有餘,還不能全吃完。小盤冷菜除了四喜烤麩,還要有燻魚、醬鴨、鰻鯗,到了點心就定有八寶飯,酒釀小圓子,從頭到尾,吃得整個人舒舒服服的。

比如在浙江,它可能就是一碗年糕。雖然大浙江無鮮不成席的飯桌上,醉蟹、油燜筍、清蒸鰻魚、紅燒魚、醬鴨……都是怎麼鮮怎麼來,但年糕肯定少不了。許多人家裡連糯米粉都是用自家石磨磨出來的,說這樣才最細最滑。那一塊塊白白乖乖的胖年糕也是怎麼做都好吃,和蟹肉一起炒,吃到底恨不得把最後一點點湯汁都盛盡;和紅豆一起煮,綿綿糯糯的,香的不得了;或是用豬油煎幾塊,掛上紅糖汁,還能做零食甜點。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長輩們都笑眯眯地說,多吃點年糕,明年要步步高昇啊!小輩們也都是胡亂應著,只管吃得開心。

比如在廣東,它可能就是一盤白切雞。廣東人的年菜每一道都要能說出一個好意頭,雞跟吉同音,當然是居首位。雞肉做得白白嫩嫩,不蘸醬料都可以光口吃下大半盤。還有那些只在那時才吃得到的煎堆、蛋散、油角,放進油鍋炸的金黃酥脆,遠遠的都能聞到香味。跑到灶臺邊,炸出一樣就要馬上伸手去抓,燙得疼就換手扔來扔去,心急火燎的塞到嘴裡,就怕晚了一秒。而且一定要做得好看啊,金黃飽滿,和鄰居們互相交換時才能驕傲一下。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比如在東北,餃子肯定不能少,還有小雞燉蘑菇、紅燒魚、鍋包肉、自制肉皮凍、豬蹄、大蝦、春捲……必須要夠硬的一桌菜才有過年的氣氛。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比如在湖南,臘肉臘魚是提前很久就準備好了的,蒸也好炒也好,每一道都是下酒又下飯,等吃完一整個年家裡人還會塞一整包臘腸讓你帶走。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比如在湖北,哪個家裡少了粉蒸肉的?大片的五花肉被蒸的軟糯可口,四溢的肉香可以輕鬆把團圓的氣氛推向高潮。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

還有很多很多,其實現在什麼技術都有,這些菜在一年中的其他時候要吃也能吃到,但是,哪有在年夜飯的餐桌上吃得過癮呢?每年最重要的這一頓飯,它們都是第一頭牌,很多時候還必須得要全家大小一起來準備。有人負責洗菜,有人負責掌勺,有人負責擺盤,伴隨著電視裡放的新年洗腦背景音樂,似乎這才是年夜飯應該有的儀式感。

年夜飯的最大意義也正是在於此吧,根本都不用明說,這是隻有一家人才有的心照不宣的默契。不需要有價值連城的食材、苛刻精準的烹飪技藝,就是希望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坐下來好好吃頓飯。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最後祝大家除夕快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