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這句話對嗎?這句話其實很值得研究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那就是“以德報怨”,用以形容一個人的大度量,面對別人的傷害時要學會原諒,用自己的懷柔來感化他。

事實上這句話原文原意並非如此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道德經》,老子在《道德經》的最後幾篇有提到:“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什麼意思?就是說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下餘怨;用德來報答怨恨,這怎麼能算是好的辦法呢?

“以德報怨”這句話對嗎?這句話其實很值得研究

以德報怨

既然以德報怨不是好方法,那什麼樣算好方法呢?

再來看一下《論語憲問》裡面說的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是孔夫子和學生的對話,孔夫子的學生問孔子,用德來回報怨恨,可以嗎?孔夫子說,用公正無私回報無德之人,用善行回報有德的人。

“以德報怨”這句話對嗎?這句話其實很值得研究

老子的智慧

這個說得很明白,善來善報,惡來惡報。

善良不是無限度的寬容,那樣子做的話很容易讓壞人得寸進尺。

人,有的時候該較真就是要較真,不較真不說為虎作倀,心太軟,有的時候就是縱容。

比如舉個例子,我們去買個東西,打比方吧,買瓶酒,然後你發現是假酒,你要嗎想想算了,幾塊錢的事,喝不了就扔了吧,或者說退給老闆算了,覺得沒必要小題大做,為了幾塊錢和去難為那些小商小販,他們,也都不容易的。

這樣子的話,你覺得大發善心,用自己的寬宏大量來包容別人的欺騙,殊不知大家都是這麼做,這些商家就有恃無恐了,就不懂的收斂自己,最後高不好害了很多人,比如顧客吃出問題來,或者商家不懂收手,本來只是犯了賣假貨的罪,最後因為出了人命而被判傷害罪。

“以德報怨”這句話對嗎?這句話其實很值得研究

對惡人必須繩之以法

所以,對於無德的行為要堅決予以制止和反擊,“以直報怨”!

上次在網上看到一個很奇葩的故事,一個人發現錢包裡的錢被鄰居的孩子偷走了,然後就去找那孩子的媽媽理論,沒想到對方氣勢洶洶,說她兒子多好多好,不可能偷東西的,不要胡說八道壞了她兒子的名聲。

這個人沒轍了,但又氣不過,後來呢,他每天把一個小提包掛在靠近鄰居的那個窗戶,裡面每次都裝著十塊八塊錢,每次被偷完又會裝進去十塊八塊錢。

這種做法真的是太極端了,往不好的說就是太惡毒了。孩子每次都會得手,而且從來不會被發現,那麼,長此以往,這個孩子的下場可以想見。

“以德報怨”這句話對嗎?這句話其實很值得研究

反擊

所以說,這個“以直報怨”的的這個“直”,不是暴行,不是以惡制惡,這個“直”是指公平公正,用正確的法度來制止或者反擊惡行。

上面兩個小故事裡,正確的方法應該就是報警,讓法律的公正來修正他們,而不是用暴行或者懷柔。

你一直對於暴行實行忍讓,人就會覺得你軟弱可欺,就會越來越囂張,越來越無法無天,到時候最終埋下禍根。

你想想,如果用寬容來回報惡,那用什麼來回報善?

所以,人要有善心,要有大德,但對於不法之徒還是要予以嚴厲的打擊,以德報德,以直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