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開篇思考:

作為一個國家來講,統一是發展的必經之路,秦始皇實現了地域性的統一,但是他的野心不僅如此,他的終極目標是大一統,正是由漢武帝打造出來的大漢盛世。可以說秦始皇的地域統一是為漢武帝奠定了堅定的基礎,那麼二者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差距呢?漢武帝又是怎樣去實現的大一統的局面呢?

漢武帝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情的就是實現了自古以來都沒有實現的大一統目標。他從軍事、經濟、文化上將整個民族統一起來,加快了經濟的發展,民族的團結性,這一舉措有利於民族之間的交流與文化交融,實現了中央集權的重要目標,削弱了藩王們的勢力,將國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漢武帝石像

漢武帝所追求的大一統究竟是什麼?

統一的概念從先秦時期就存在著,秦始皇實現的統一六國,也只是僅僅被稱為“統一”,絕大多數人認為漢武帝是鞏固了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統局面,可是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秦始皇根本沒有實現大一統,那麼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漢武帝做了什麼事情促進,維護大一統的發展呢?

大一統的第一個要點就是秦始皇的作為,統一六國,讓天下一統,保護國家領土的完整性,秦始皇僅僅做到了地域上的統一,所以他的行為只能被稱之為統一。《詩·小雅·北山》中就已經很清楚的表明了大一統的這種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雖然他至死都沒有實現大一統,但是他的思想為漢武帝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漢武帝畫像

漢武帝劉徹,他不僅僅一統了地域,還一統了國家的政治、思想、經濟、文化等等,政治一統的含義即統一於一個國家、一個君王,政治上的統一是“大一統”理想狀態的先決條件,而“天下大治”則是大一統的最終目標,讓天下完全統一起來,從而實現中央集權。

漢朝是歷史意義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字面意思,大一統就是讓國家統一,不論文字或者貨幣,都是統一的,另一方面,是讓國家的政治權利,統治權力,完全隸屬於皇帝,讓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來形成中央集權的政策,這個思想也在一直被後代所延續運用,直接影響了我國長遠的發展,在宋朝之後就沒有了長期分裂的現象。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漢朝盛世

為了實現大一統漢武帝是怎麼做的?

劉邦時期,他大肆冊封劉姓子孫為王,這樣做可是為後來的皇帝們徒增了不少煩惱,由於藩王的勢力太過於強大,直接威脅到了中央,皇帝怕的也正是這樣,自己的權利,利益受到了威脅,漢景帝時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想要用武力削藩,直接導致了叛亂,讓漢朝內憂不斷。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劉邦時期

由於古代是嫡長子繼承製度,當藩王死後,他的封地、財產等等會完全交予他的長子,推恩令就是讓藩王的庶子也能得到封地,將藩王的封地平均分配,讓每一個子嗣都有可以得到家產的權利,這樣幾代傳下來,也不剩下什麼了,就像祖先是劉邦的劉備,到最後也只能賣草鞋,這樣就避免了一家獨大的局面,巧妙的分化了藩王們的勢力。

而且這很明顯是一個陽謀,藩王們又不得不從,如果不從,一是抗旨不尊,二是他的庶子們心中必定有所芥蒂,為什麼皇上都頒佈了命令你卻還是寵著長子?這樣的心理一出現就容易鬧得雞犬不寧,幾乎沒有什麼破解之法,推恩令削弱了藩王們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實現了政治層面上的大一統。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嫡長子繼承製度

漢武帝繼位初期,實權還是在他的奶奶竇太后手中,而竇太后是忠實的道家黃老學派的信徒,漢武帝要想掌握實權,就要先在治國思想上面做文章,在竇太后去世之後,漢武帝就從意識形態上面一掃黃老學說,將真正的政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董仲舒

舊的周王室已經名存實亡,而新的社會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給思想提供了充足的空間,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百家爭鳴,從西漢建國到武帝時期,國家已經開始強盛,大一統的格局已經逐步形成,這個時候就並不需要百花齊放了,需要的就是統一思想。

在漢武帝之前,推崇的思想都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反觀漢武帝本人的所作所為,怎麼能談得上是無謂?剛好儒家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以及仁義禮智孝,與漢武帝的思想相契合,於是就出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現象,直接統一了思想,從內部實現大一統。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鹽鐵專賣,強盛國家,這個政策的起因是因為,當時的國家過於貧窮,可是卻有人富甲一方,甚至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因為他們與地方的藩王勾結,各種的叛變戰亂,歸咎起來,還是因為錢這個問題,即使有心,沒有錢的支援也是白搭,有錢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

於是漢武帝推出了這個經濟政策,抑制工商業的蓬勃發展,不讓這些獨角獸繼續一家獨大,維護封建農民的地位,逐漸讓這些昔日富得流油的商人無利可圖,穩定了國家經濟,實現中央集權的統治。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鹽鐵專賣

漢武帝為了證明自己,他知道,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是贏得他在朝廷中話語權的關鍵,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邊境的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於是漢武帝將矛頭指向了困擾我國已久的匈奴,直接北上,擊潰匈奴,對內對外都彰顯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恐嚇著不安分子,以此來實現大一統。

大統一利弊都有什麼?

大統一的積極影響,是直接造成了大統一的局面,削弱了地方的勢力,維護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所有的行動由皇帝進行直接指揮,能夠完成皇帝想要達成的高效統一的效果,可以有效的組織官員、百姓們的社會性活動,例如需要抗洪救災,賑災搶險的時候,只要完全聽從一個人的指揮,行動就會簡單很多。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漢朝民情

大統一還將地域進行了高效的融合,地域上的大統一直接會影響到民族文化,各方民族可以相互之間溝通了解,促進了物質上的交換,經濟上的發展,各種當地獨有的技術也會慢慢的傳播開來,直接促進了社會層面上的經濟發展。

凡事有利也有弊,漢武帝這一做法弊端就是,如果皇帝向當時的秦始皇一樣,控制慾極其強烈,那麼就容易出現暴政的局面,直接會引發專政腐敗等等的現象,當然,這一切都是依靠於統治者一個人的主觀思想來決定,一個人的想法不能總是正確的,尤其是在他強大之後,就更容易膨脹,不會聽進去別人的勸諫。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漢朝商業

另一方面,他限制了眾人的思想,儒術的橫行,遏制住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侷限了思想,壓抑了創造力,讓文化的發展緩慢了起來,由於加深了眾人的固有思想,讓百姓遇到剝削勢力的時候只會唯命是從,沒有反抗的勇氣,變相也助長了貪慾腐敗官僚的歪風邪氣,直接會致使社會風氣的動盪不安,民不聊生。

總結

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僅是解決了曾經皇帝沒有實權,藩王勢力過大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帶領我們的經濟高速發展,雖然專尊儒術的思想制約,壓制了思想的開放,想象力的拓展,但凡是有利也有弊,也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叛亂、內憂的出現,總體來說這個舉措是利大於弊的。

漢武帝:大一統是怎樣實現的,它有什麼實質意義?

▲漢朝文化

自始皇帝天下一統,書同文、車同軌之後,歷代英雄無不以天下大一統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所以說凡事都需要一個正確的思想作為開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覆滅的時候,代替他的不是大分裂,而是另一個大統一王朝的誕生,所以這也是隻有中國可以保持長期大一統的原因,經過了歷朝歷代先人、偉人的努力,才換來當下安定和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