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春夏除溼菜,還能護胃、止痛、養血管,但太多人不知道

摘要: 辣椒,也是一味保健佳品。主要作用有:散寒,祛溼,以及活血化瘀。

它是春夏除溼菜,還能護胃、止痛、養血管,但太多人不知道

辣椒,是中國美食中重要的一種調味料。它的特殊口感,總是讓很多人無法戒掉。

不過,不少人認為吃辣會傷身,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辣椒——祛溼佳品

說起助陽除溼,生薑往往被排在第一位,卻很少有人提及辣椒。

很多人認為,這是中醫並不承認辣椒的功效。

但事實並非如此。

要知道,辣椒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植物,它在明朝末年才傳入中國,直到清康熙年間,辣椒才因為可以暫代食鹽進行調味而得以在貴州一帶流行。

田霽的《黔書》中說:“當其(鹽)匱也,代之以狗椒(辣椒)。椒之性辛,辛以代鹹,只誑夫舌耳,非正味也。”

所以說,諸如李時珍、張仲景、孫思邈等各位名醫其實並沒有見過辣椒,自然也就無從發掘辣椒的好。

不過,後來辣椒很快就走入醫家們的視線。

清朝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對辣椒的功效做了總結:“辣椒性熱、味辛苦,可溫中燥溼,御風寒,殺腥消食,開血閉,快大腸。”

簡單來說,辣椒主要有3個作用:散寒,祛溼,以及活血化瘀。

所以說,我們常見的辣椒,其實也是一味保健佳品。

經常吃辣有好處

除溼

辣椒性熱味辛,有溫中散寒,燥溼發汗,行氣活血的作用。

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溼氣較重,對於這些地區的人來說,適當吃辣可以促進內溼從熱而化,透過促進人體排汗,實現排出體內溼氣的功效。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南方人都適合使用辣椒除溼。

如廣東、福建這些地區,因四季氣溫較高,人體氣血常年處於耗散狀態,貿然食辣,反而會耗傷氣血。

止痛

辣椒能透過發汗降低體溫,並緩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一定的解熱鎮痛作用。

研究發現,辣椒素能減少傳達痛感的神經遞質,使人對疼痛的感覺減弱。

中醫認為,對於一些身體寒溼之氣較重的人,如果平時能適當吃點辣,把體內的寒氣排出去,氣血流通後,也能減輕區域性疼痛感。

開胃

近三十年,“辣文化”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遍地開花。

而辣椒之所以能夠俘虜人的胃口,其實離不開辣椒的開胃功能。

有研究表明,辣椒含有消化酶,能幫助蛋白質分解、某些成分還會刺激大腦分泌更多的內啡肽,從而增進食慾,因此食慾不佳的人,適當吃點辣有開胃的好處。

護胃

平時,很多人認為吃辣會傷胃。

但事實上,短期食用辣椒對胃是有好處的,比如,它可以促進腸道雙歧桿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繁殖,抑制大腸桿菌和腸球菌等有害菌的生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腸胃的一種保護。

不過,食辣養胃也要切記一點:不要過量。

護血管

辣椒除了能夠帶給我們消化系統的享受外,它所含有的辣椒素還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健康人群經常吃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擴張血管,有輔助調控血壓、血脂的功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這麼吃辣,事半功倍

它是春夏除溼菜,還能護胃、止痛、養血管,但太多人不知道

留下辣椒筋

在平時我們吃鮮辣椒時,最好留下辣椒筋。

雖然它會增加辣椒的辣度,但辣椒筋中富含對人體有益的辣椒素。

去除辣筋等於丟失了一半的辣椒素。

不要空腹吃辣椒

鮮辣椒的營養素更為豐富,但生辣椒中含有大量辣椒素,可能對口腔和胃腸道黏膜產生刺激,最好做熟了吃。加熱後,對胃腸的刺激就會減少。

大家在吃辣時,也儘量不要空腹吃辣椒,以減少辣椒對胃黏膜的刺激。

不要爆炒

辣椒不僅不耐高溫,也不耐鹽,過高的鹽分也會導致辣椒素的流失。

所以辣椒在烹飪時最好急火快炒,油溫別太高,也別放太多鹽。

控制好量

一般建議每日新鮮辣椒的食用量不宜超過100克,幹辣椒不超過10克,若是居住於西南地區或是潮溼區域,可適當增加食用量。

【來源:勞動觀察】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