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之前看過一個影片,郭德綱翹腿而坐,兒子郭麒麟在父親身後環手而立。

有不知深淺的網友問過郭德綱“盤他”的梗從何而來後,網友調侃,那我可以盤您嗎?

郭德綱呵呵一樂。本是調侃,但後面郭麒麟立刻發話:你盤我爸,我就盤你!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那意思是,你拿我爸開玩笑,我爹不跟你一般見識,可是你別想在我這佔便宜。

反應快,懂規矩,有分寸。

前不久參加一個訪談節目,郭麒麟給華少倒茶,不小心把茶倒滿了出來,立刻道歉:不好意思,這杯我喝。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郭麒麟作為郭德綱的兒子,德雲社的大少爺,待人接物有禮有節,懂規矩知尊重,不禁讓我們感慨,郭德綱是如何把兒子培養的與眾不同?

不同尋常經歷,讓郭德綱有了過人的感悟,也造就了郭德綱獨特的教育觀念。凝匯成兩個字,就是“規矩”。

所謂規矩,其實就是底線和教養。也就是這些“規矩”,奠定了郭德綱成功的必然。

一、

“一路走來,步步血淚,無人扶持,勢必嫉惡如仇”。這是師傅侯耀文對郭德綱的評價。

郭德綱三闖北京,貧困交加,嚐遍人間冷暖、歷經坎坷無數,但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卻從來不會逾越內心的“規矩”底線。

師傅侯耀文驟然離世,爆發了轟動一時的遺產案。

郭德綱看到愛戴的師父一對女兒被欺辱,天綱人倫的規矩被破壞,憤慨異常,在部落格上奮筆釋出文章《聽雨隨筆》,一連用了師父的兩個女兒為什麼連一張紙都沒得到”等七個為什麼,來為侯瓚姐妹倆的遭遇鳴不平。

隨後,更是替姐妹倆上庭作證,與侯耀華公開翻臉。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2009年張文順老先生仙逝,郭德綱停演了德雲社一週來祭奠,守的是頭七的規矩。

郭麒麟作為孫輩,生活在這個傳統家庭,耳濡目染,自然也對“規矩”謹記在心。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郭德綱出外打拼,就把兒子寄養在父母家中。郭麒麟回憶,說每到臨近春節,他和姑姑就開始挑選各種布料,去找裁縫做出一身的新衣服。衣裳做出來了,但奶奶不讓穿,必須等到大年夜裡才能換上。姑姑愛美,心念著衣裳但又不敢穿上,只能每天把衣裳放在身前,對著鏡子比劃。

幼時,祖輩對郭麒麟言傳身教,大一點他回到父親郭德綱身邊,更是不間斷的打磨。

徒弟欒雲平到郭德綱家裡來,不見外拿起茶几上的餅乾就啃,郭麒麟嚥著口水,懦懦問他,我可以吃嗎?欒雲平詫異道,餅乾是你家的,你當然能吃。一邊的郭德綱說,家裡的好東西從來是給外人先吃的。

只要郭德綱定的規矩,郭麒麟就絕不忤逆。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二、

郭德綱七歲學習評書,一路走來三十八年。

八大棍能說、京評梆能唱。尤其是評劇、梆子的底子深厚,可以說“叫小番”誰也沒他厲害。

可以說,相聲相關傳統技藝他說掌握了九,每人敢說掌握了十。

郭德綱的深厚功底,除了來自於自小的耳濡目染和勤學苦練以外,還有就是對傳統文化的不間斷學習和提煉。

學評書時,他看《明英烈》和《燕王掃北》,登臺京劇前,他鑽研《二十四史》、《建文出家》,事業遇到瓶頸時,他看《南唐舊史》和《東坡志林》。

所以,我們聽郭德綱的相聲和曲藝,無一不感觸他學識淵博。讓我們瞭解,原來相聲不但能當笑果,也能文化韻味悠長。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除了內功本事,郭德綱對門規也非常嚴格。

就拿相聲門穿衣規矩來說,一身長褂是標配,但頂樑柱可以穿刺繡花紋。

德雲社明星不少,但只有四個人有刺繡,除郭德綱和于謙以外,就是岳雲鵬和孫越。

張雲雷《探清水河》出名後,可以穿雙排扣子。其他的,幾乎都是素淨的單色大褂,連貴為德雲社的少班主,和張雲雷堪堪並列的當紅炸子雞郭麒麟都不能逾越。

這樣對事業規矩的態度,可想而知他對兒子郭麒麟事業要求的嚴格。

“會說話就要背貫口,能走路就得練功夫”。據郭麒麟自己回憶:“早上起來就直接把我送到大觀園邊上的練功房,叫戲班子師父給壓腿,咔吧一下就壓到底了。”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為了郭麒麟能夠像自己一樣融會貫通,他給兒子規定了嚴格的讀書計劃,尤其是古典書籍,像《二十四史》、《清史稿》每天都規定至少讀多少頁。他說:“讀完這些東西,我給不了他文憑,但是這些東西我兒子會受用終生的。”

郭德綱對兒子的苛求,德雲社人盡皆知。

“我爸要是在後臺罵人,肯定先罵我,越是當著大家的面罵得越狠。”郭麒麟說。“之前我爸罵我,我特難受。現在我知道,他要我做出好表率。

郭德綱對郭麒麟的職業教育,包含了奉獻、敬業、學習等諸方面,為了全方位達到這些目標,就要用方法要兒子做到對事業的“規矩”。上述這些方法,可以理解成現代意義的“挫折教育”。

郭德綱最愛讀《二十四史》,其中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一段,用在郭德綱的經歷和對兒子的教育上再恰當不過。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歷史上成大事者的總結,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即都經歷過人生的挫折與逆境,又都煥發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氣概,從而成就非凡。

三、

如果郭德綱僅僅只是墨守成規,將任何關乎道德的條框都強加到自身,那他的成就,應該不會超過相聲名家的高度,絕不是現在扯起曲藝復興大旗郭德綱。

人民日報評價他:郭德綱很不容易,在傳統相聲被商業文化擠兌幾將淪陷之際,他的用功和堅持,確實也為傳統相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

郭德綱“守規矩,但不拘泥”這個特點,同樣很好的反映在他的教育觀上。

從小乖巧懂事的郭麒麟在2011年,也就是他15歲的那年,以年級前十的成績初中畢業,偏偏他居然想輟學,嚮往進入德雲社成為相聲演員。

郭德綱考慮良久,居然答應了兒子看似幼稚和荒唐的做法,同意他從學校退學。

要說當時的郭德綱已經發跡,也算身家不淺,逼著兒子進一個貴族學校,然後出國念個野雞大學,混個文憑出來,也還是困難不大。

郭德綱明白,強扭的瓜不甜,兒子受自己影響,熱愛相聲這門藝術,那就乾脆讓他入道,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吧。

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

四、

隨著年歲漸長,氣度也漸漸的沉穩了下來。郭德綱已不滿足僅僅是復興相聲藝術,接連創辦了京劇社團“麒麟社”、評劇社團“太平劇社”。

郭德綱正努力從一個高峰攀登向另一個高峰,與此同時,他對自己兒子的培養和教育也逐漸化為春雨一般綿綿,現在的他,更像是一個睿智豁達的長者,點撥著郭麒麟一點點長大。

在郭德綱的教誨下,郭麒麟已愈發的成熟,獲得了有口皆碑的良好聲譽,相聲的技藝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少年時,不懂得父親對自己深意,總感覺委屈無處宣洩。大了,才知道父親對自己殷殷期待和良苦用心。

所以,在家裡被小祖宗們折騰得焦頭爛額的我們,不正是我們在沒“規矩”的情況下不斷培養的嗎?被年輕人摒棄的“規矩”,不正在成就郭麒麟們的教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