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霜風悽緊,霜降已至須戒寒

漸霜風悽緊,霜降已至須戒寒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時節。霜降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氣溫較寒露更冷,地表露珠凝結成了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又《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這時豺狼開始大量捕獲獵物,以備過冬,並將所獵擺成排,就像是在祭祀一般;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蟲類也全者藏進洞中,不動不食,趴著身子開始冬眠。

霜降過後,氣溫繼續下降,正所謂“霜降殺百草”,過霜的草木加速凋零。所以此時雖仍有“萬山紅遍”,但更多的是千林黃落的衰喪。如屈原在楚辭裡感慨:“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白居易詩亦云:“桃李與荊棘,霜降同夜萎。”木葉飛盡,樹影蕭疏,以致“霜落荊門江樹空”;黃葉委地,秋山空曠,所見是“霜落秋山黃葉深”。可見此時草木凋蔽之慘烈已非寒露時節可比,整個世界似乎一夜間變空了。所以宋初詞人柳永才會於此時唱出“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的悽清詞章。

左太沖在《吳都賦》中寫道:“露往霜來,日月其除。草木節解,鳥獸腯膚。”寒露過去霜降來臨時節,草木枝葉殘謝脫落,鳥獸趁著秋食豐美,把自己吃得肥肥的,貯備能量以備冬天的嚴寒與飢餓。人類也在為冬天的到來做最後準備。“此時寒逼衣袂輕,月殘霜落更虛明。”氣溫驟降,使人明顯感到身上的衣服薄了,所以人們首先要做的是準備冬衣,保暖戒寒。

此外,寒冷的秋末對於勞動者來說,仍是秋收的最後關頭。諺語云:“霜降見霜, 米穀滿倉。”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秋收已掃尾,即便耐寒的大蔥,也已經收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而在南方,卻仍是“三秋”大忙時節,除於收割單季雜交稻、晚稻,摘棉花等外,農家還須忙著種早茬的小麥和油菜。

在這寒冷的時節,關心民生疾苦的詩人常會生髮出對勞動者的悲憫與同情。如中唐詩人錢起在《觀村人牧山田》中描繪霜降農忙的景象:“六府且未盈,三農爭務作。貧民乏井稅,塉土皆墾鑿。禾黍入寒雲,茫茫半山郭。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顧慚不耕者,微祿同衛鶴。”他以一種體察和同情農民疾苦的筆調描寫貧苦農人為了生計,為了應付賦稅,不得不在此時節冒雨經霜勞作的生活圖景,寄語為官者,希望他們能與民共患難。

又如清代末的丁寶楨在《自灌縣勘都江堰還成都道中書所見》一詩中寫道:“偶問田間人,胡為日馳逐。答言霜降逾,播谷兼種菽。天時不可留,人工應求速。逸居雖足思,妻子安所畜。吾儕終歲勞,有秋便雲福。我聞語未終,私心如轉軸。力穡如此勤,猶恐缺饘粥。念彼城市民,坐飽太倉粟。”詩人原以為這個時節應該是歲功告成,沒有什麼農事了,但事實卻遠非如此,田野裡到處是農人耕種的熱鬧場景。農家為了生計,一年到頭亦難得休息,這是“坐飽太倉粟”的城市居民所難以想見的了。

◎本文原載於《科技日報》,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